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在未成年入保护法修改时增设“网络保护”章节·法制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3月,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共同发布的《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3.7%,明显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51.7%)。一方面,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联网的新媒体设备伴随着新一代儿童成长,一度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新媒体强大的教育功能与人际沟通用途,也使其成为学习和交流的利器。报告称,这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覆盖范围扩大、移动流量资费下降的直接表现,也与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兴趣浓、学习能力强、应用需求大密切相关。据统计,一半以上的孩子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较长,尤其在周末,几乎一天都超过2个小时。在趋势上,幼儿园已有不少孩子长时间使用新媒体,随着年龄增长使用时间有加长倾向。此外,比起小学生,幼儿园儿童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设备的比例更高,这说明新媒体使用呈现低龄化趋势。

(摘编自“中国记协网”《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达1.69亿互联网普及率超九成》

材料二:

儿童使用新媒体用途(单位/次)

父母介入子女新媒体使用策略(单位/人)

(选自《中国青年报》《“新媒体儿童”来了家长怎样“见招拆招”》)

材料三:

对于“新媒体儿童”,家长的担忧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怕孩子沉迷游戏;二是担心对视力的危害:三是担心暴力等不当内容造成负面影响。《2018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12.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网络暴力,最常见的是网上讽刺或谩骂、自己或亲友在网上被恶意骚扰、个人信息在网上被公开。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针对上述问题,63.1%的未成年人知晓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举报,其中初中、高中和中职络权益维护认知率达到80%左右,小学生也达到59%。但是,曾通过网络进行法律咨询或接受法律服务的未成年人比例只有15%,未成年网民利用互联网进行自我保护的应用水平较低。

(摘编自“网安视界”《CNNIC最新统计:1.69亿青少年网民亟需网络安全保护》)

材料四:

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就盛行家长介入子女媒介使用的研究;1990年后,美国政府在家庭政策中强调父母角色,相关研究更加受到关注。研究指出,父母一直以来采取的两种介入方式是“制定规则”和“限制”:而父母的实际行为可分为亲子讨论等正面介入和禁止或限制使用等负向介入,还有父母采取亲子间共同收视的模式。国内相关研究认为,父母对媒介使用的积极干预能提升青少年的学习效果,减少媒介中暴力内容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影响儿童性别角色态度的形成,减少儿童对媒介内容的恐惧反应,并降低儿童可能遭遇的某些网络风险。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中增设“网络保护”章节,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在完善行业监管机制、减少不适宜未成年人接触的不良信息、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等方面制定有效措施。在现有的网络监管格局内,深化职能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健全约谈警示、定期巡查等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对未履行审核义务、放任不良信息传播的企业,依法高限处罚。网络游戏中强化实名验证及身份识别、防沉迷设置、家长守护工具等技术措施。依法对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探索建立从业禁止、涉罪嫌疑人信息公开等制度。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家庭和学校共同引导教育络、学会规避风险和预防沉迷,对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教育矫治。

(摘编自“法制网”《在未成年入保护法修改时增设“网络保护”章节》)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来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高于同期全国人口的互联网普及率。

B. 儿童使用新媒体的主要用途是玩游戏、看视频、完成学校作业,娱乐性的特点较明显。

C. 幼儿园儿童拥有自己的新媒体设备比例高于小学生,新媒体儿童呈现出低龄化的特征。

D. 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兴趣深厚、学习能力强、应用需求大,使用新媒体时间长、收获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依据材料二可知,父母介入子女新媒体使用策略以时间限制为主,对其内容的限制有所关注,但未放在第一位。

B. 家长对“新媒体儿童”的担忧集中在沉迷游戏、伤害视力、负面影响三个方面,而网络暴力是最严重的负面影响。

C. 未成年人大多具有网络权益维护意识,但仅有15%通过网络进行法律咨询、接受法律服务,网络自我保护水平低。

D. 除了禁止或限制,家长介入子女媒介还可以采用亲子间共同收视、亲子讨论等模式,以降低新媒体的负面影响。

3. 如何采用有效措施正确引导与保护未成人使用新媒体?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下载Word版试题
《在未成年入保护法修改时增设“网络保护”章节·法制网》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①父母积极干预未成人使用新媒体。②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督,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行为。③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看是选正确还是错误,然后要能够从文本中找到原文,进行比对,最后才能选出答案。

D项,“收获大”错误,文中没有依据。材料中只提到“这是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覆盖范围扩大、移动流量资费下降的直接表现,也与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兴趣浓、学习能力强、应用需求大密切相关”,并没有提到“收获大”。

故选D项。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项,“网络暴力是最严重的负面影响”错误,原文中没有提到“网络暴力是最严重的负面影响”。材料三只提到“三是担心暴力等不当内容造成负面影响。……12.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网络暴力……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网过程中接触到暴力、赌博、吸毒、色情等违法不良信息”,据此并不能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故选B项。

【3题详解】

本题考核概括中心意思,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如本题要求结合文本简要说明“如何采用有效措施正确引导与保护未成人使用新媒体”,信息主要集中在材料四。

材料四先谈了外国家长介入子女媒介使用的研究情况,然后说“国内相关研究认为,父母对媒介使用的积极干预能提升青少年的学习效果”,据此可概括出父母积极干预未成人使用新媒体;材料四提到“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中增设‘网络保护’章节,尽快出台《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制定有效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并且要“深化职能部门间的协同联动”,健全监管制度,“对未履行审核义务、放任不良信息传播的企业,依法高限处罚”,还要“依法对网络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等,据此可总结出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律,加强对相关企业的监督,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网络犯罪行为;材料四还提到“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家庭和学校共同引导教育络,学会规避风险,对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进行以心理干预为主的教育矫治”,据此可概括出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录入时间:2021-03-05 09: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