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血尸·石评梅》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尸

石评梅

我站在走廊上望着飞舞的雪花,和那已透露了春意的树木花草,一切都如往日一样。黯淡的天幕黑一阵,风雪更紧一阵,遥望着执政府门前的尸身和血迹,风吹不干,雪遮不住。走进大礼堂,我不由得却步不前。从前是如何庄严灿烂,现在冷风切切,阴气森森,简直是一座悲凄的坟墓。

我独自悄悄地走到那薄薄的小的棺材旁边,低低地喊着那不认识的朋友的名字——杨德群。在万分凄酸中,想到她亲爱的父母和兄弟姊妹时,便不禁垂泪了!只望地负笈北京,完成未来许多伟大的工作和使命,哪想到只剩得惨死异乡,一棺横陈!

这岂是我们所期望于她的,这岂是她的家属所期望于她的,这又岂是她自己伟大的志愿所允许她的,然而环境是这样结果了她。十分钟前她是英气勃勃的女英雄,十分钟后她便成了血迹模糊、面目可怖的僵尸。

为了抚慰未死的伤者,我便匆匆离开了死的朋友,冒着寒风,迎着雪花,走向德国医院。当我看见那半月形的铁栏时我已战栗了!谁也想不到,连自己也想不到,在我血未冷魂未去以前,会能逼我重踏这一块伤心的地方。

样样都令人触目惊心时,我又伏在晶清的病榻前,为了她侥幸的生存,向上帝做虔诚的祈祷!她闭着眼,脸上显出极苦痛的表情。这时凄酸涌往我的喉咙,不能喊她,我只轻轻地用我的手摇醒她。

“呵!想不到还能再见你!”她哽咽着用手紧紧握住我的手,两眼瞪着,再不能说什么话了。我一只腿半跪着,蹲在病榻前,我说:“清!你不要悲痛,现在我们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便是这样的死,不是我们去死,谁配去死?我们是在黑暗里摸索寻求光明的人,自然也只有死和影子追随着我们。‘永远是血,一直到了坟墓’。这不值得奇怪和惊异,更不必过分地悲痛,一个一个倒毙了,我们从他们尸身上踏过去,我们也倒了,自然后边的人们又从我们身上踏过去。”

生和死,只有一张蝉翼似的幕隔着。

看电影记得有一个暴君放出狮子来吃民众。昨天的惨杀,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只恨死几十个中国青年,却反给五色的国徽上染了一片污点,以后怎能再拿上这不鲜明的旗帜见那些大礼帽、燕尾服的外国绅士们。

这时候,张静淑被抬下去看伤,用X光线照子弹在什么地方。她睡在软床上,眼闭着,脸苍白得可怕。经过我们面前时,我们都在默祷她能获得完全的健康。

医院空气自然是很阴森凄惨,尤其不得安神的是同屋里的重伤者的呻吟。清说她闭上眼便看见和珍,耳鼓里常听见救命声和枪声。因此,得了狄大夫的允许,她便和我乘车回到女师大。听说和珍的棺材,五时可到学校,我便坐在清的床畔等着。我要最后告别和珍,我要看和珍在世界上所获到的报酬。由许多人抚养培植的健康人格,健康身体,更是中国女界将来健康的柱石,怎样便牺牲在不知觉中的撒手中?

天愁地惨、风雪交作的黄昏时候,和珍的棺材由那泥泞的道路里,抬进了女师大。多少同学都哭声震天地迎着到了大礼堂。这时一阵阵的风,一阵的雪,和着这凄凉的哭声和热泪!我呢,也在这许多勇敢可敬的同学后面,向我可钦可敬可悲可泣的和珍,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吊她尚未远去的英魂!

粗糙轻薄的几片木板,血都由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流出,她上体都赤裸着,脸上切齿瞪眼的情形,赠给了我们多少的勇气和怨愤。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我们将踏上你的尸身,执着你赠给我们的火把,去完成你的志愿,洗涤你的怨恨,创造未来的光明!和珍!你放心地归去吧!假如我们也倒了,还有我们未来的朋友们。

她胸部有一个大孔,鲜血仍未流完翻过背来,有一排四个枪眼,前肋下一个,腋下一个,胸上一个,大概有七枪,头上的棒伤还可看出。当扶她出来照相时,天幕也垂下来了,昏暗中我们都被哭声和风声绞着,雪花和热泪融着。这是我们现时的环境,这便是我们的世界,多少女孩儿,围着两副血尸!

这两副血尸,正面写着光荣!背面刻着凄惨!

大惨杀的第二天。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放出野兽来噬人”比喻“三一八”的惨杀,形象深刻地揭示出反动当局的凶残,描写了游行学生的无助与凄惨。

B. “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表达了作者对烈士的敬仰和哀悼,而“懦弱”说明作者感到自己软弱,不敢参加爱国运动。

C. 文章最后说“正面写着光荣”突出烈士牺牲的价值,给人激励,受人景仰;“背面刻着凄惨”揭示反动当局的残忍。

D. 文章写青年被残杀采用了特写镜头,运用了细节描写,细致逼真,场面惊心动魄,真实再现了烈士临难的情形。

2. 文章多处写风雪等景象,有什么作用?

3. 同是写“三一八”惨案中被反动当局残酷镇压的学生,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与石评梅的《血尸》这两篇文章的角度有何不同?

下载Word版试题
《血尸·石评梅》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一种沉闷、悲哀的氛围。

②形象地衬托出“我”对烈士们的无比怀念和沉重悲痛。

③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政府的愤怒和对黑暗现状的不满。   

3. ①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从老师的角度,重点回忆与刘和珍的交往,未亲见被杀惨状,情感蕴含在理性的思考之中。

②石评梅《血尸》:从同学的角度,重点写刘和珍和杨德群的血尸,亲见她们被杀惨状,个人情感抒发强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B项,“‘懦弱’说明作者软弱,不敢参加爱国运动”分析错误,这只是作者的自责。从原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悼念刘和珍,就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从文中感情表达强烈的句子“我们将踏上你的尸身,执着你赠给我们的火把,去完成你的志愿,洗涤你的怨恨,创造未来的光明”等都可以看出作者是爱国的,并不是“软弱,不敢参加爱国运动”。

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景物描写作用。解答这类题涉及的角度有,描写了什么内容,对主旨情感的作用,结构上和上下文题目等方面的关系,描写景物的手法有何特色等等。另外解答时还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问的是“文章多处写风雪等景象,有什么作用”,考生可仔细阅读全文,找到写风雪等景象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

第一段中,“我站在走廊上望着飞舞的雪花,和那已透露了春意的树木花草”,说明时间已经是春天,“礼堂”交代了地点,“黯淡的天幕黑一阵,风雪更紧一阵”,从前庄严灿烂的礼堂,如今“冷风切切,阴气森森”,渲染了一种沉闷、悲哀的氛围。当刘和珍的棺材被抬回学校的时候,作者写到“天愁地惨、风雪交作的黄昏时候,和珍的棺材由那泥泞的道路里,抬进了女师大”“这时一阵阵的风,一阵的雪,和着这凄凉的哭声和热泪”,结合下文“我呢,也在这许多勇敢可敬的同学后面,向我可钦可敬可悲可泣的和珍,洒过一腔懦弱的血泪,吊她尚未远去的英魂”,可知,此处对风雪的描写,形象地衬托出“我”对烈士的无比怀念和深重的悲痛之情。倒数第三段作者先写了刘和珍被残忍杀害的情况——“她胸部有一个大孔,鲜血仍未流完翻过背来,有一排四个枪眼,前肋下一个,腋下一个,胸上一个,大概有七枪,头上的棒伤还可看出”,接着写到“当扶她出来照相时,天幕也垂下来了,昏暗中我们都被哭声和风声绞着,雪花和热泪融着”,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对反动政府的无比愤怒和对黑暗现状的不满,也表达出深重的悲痛之情。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和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本题问的是“同是写‘三一八’惨案中被反动当局残酷镇压的学生,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与石评梅的《血尸》这两篇文章的角度有何不同”,考生需要仔细阅读本文,回忆《记念刘和珍君》的内容,从作者的身份、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等角度进行分析。

从作者的身份来看,《记念刘和珍君》的作者是鲁迅先生,鲁迅是刘和珍的老师,《记念刘和珍君》是从老师悼念学生的角度来写的;本文的作者是石评梅,石评梅是刘和珍的同学,本文是从同学的角度来写的。从内容来看,《记念刘和珍君》写了纪念刘和珍的缘由,回忆了作者和刘和珍认识的过程,概述了刘和珍遇难经过,还写了对“三一八”惨案的思索;本文则重点写了刘和珍和杨德群死后满身鲜血的情况,也就是重点写了刘和珍和杨德群的血尸。从表达情感的角度来看,鲁迅先生并没有亲眼看见刘和珍被杀害的悲惨状况,他将所有情感都蕴含在对“三一八”惨案的思索中;本文作者亲眼看到了刘和珍和杨德群被杀害后的悲惨状况,字里行间表达出对烈士的悲痛悼念之情和对反动政府的愤怒之情。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点睛】第2题考查的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找到环境描写的位置,再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调;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铺垫,打基础等。

录入时间:2021-03-05 09: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