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郑炀》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直以来,对中国文化的改编与阐释始终根植于中国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在动画电影的发展史上则尤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后,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例如《过猴山》《宝莲灯》等,都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在影像形式、风格与技术上对西方话语的革新与超越,也借助它们对经典文学或民间故事的影像化重释,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深邃的哲学思想与文化标识注入至“中国故事”之中,在国际上形成了能见度极高且被公认的“中国学派”。

这些电影对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所进行的影像化改编,首先是一种内容上的重构,是以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对文学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演绎。正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对哪吒形象与经历的塑造、叙述,并未拘泥于仿造《西游记》或《封神演义》中的旧有叙事,而是努力使之与现代审美观念无限趋近,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当代意识。在片中,李靖与哪吒之间的刻骨仇恨被置换为崇高的“父爱”.被哪吒“抽筋剥皮”的小龙王敖丙则成为了纯粹而崇高的友情象征,曾经悲壮而残酷的哪吒自刎被替换为一个无法逃避的宿命“天劫”……由此可见,这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和他的故事,已与名著与传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之前多数引起市场轰动的经典改编作品,也几乎都依循了这种颠覆性的模式,例如逍遥浪子形象的许宣(《白蛇·缘起》)、顽童形象的唐三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追求自由恋爱的“天神”(《大鱼海棠》),等等。

但是,这种在表面上看来过度解构经典的创作倾向,也引发了不同的看法。如今对于《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负面评价,亦多集中于对其颠覆传统文化或经典影视作品中的哪吒形象与经历的不满。但是反观这些影片的拥趸,则多数抱着自顾自的娱乐心态,把影片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鲜少去思考影片与主题来源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本不去触及。

两种意见之间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断层,究其原因,正是杰·瓦格纳所谓的“近似式改编”所致——影片虽以一种与原著近似的修辞技巧和表达观念进行创作,但实际上却与原著产生了相当大的距离,构成了另一部艺术作品。

有意思的是,西方影视作品对文学经典或民间传说的改编,多集中于莎剧、圣经故事和希腊传说。例如,近期被翻拍的《狮子王》取材于《哈姆雷特》,经典音乐剧《西区故事》的主要情节改编自《罗密欧与朱丽叶》,《纸牌屋》的故事内核源自《麦克白》,《七宗罪》《黑客帝国》等都是从圣经故事中汲取灵感,《诸神之战》《特洛伊》等则源自希腊神话。

可以看出,西方的这些改编作品也几乎都采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编策略,原文本自身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而且改编作品之中无不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塞吉欧·莱昂内曾说:“阿伽门农、埃阿斯、赫克托尔是过去的西部牛仔的原型,西部片中的人物则被导演搬进了神话世界。”也就是说,当经典文本通过改编穿梭至电影银幕之上时,它们之间的外部结构已然失去了相似之处,使之产生关联的只有由原文本所提供的“最大公约数”。

(摘编自郑炀《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的创作传统之中,时常会有对中国文化进行的改编与阐释。

B. 以上海美影厂的作品为代表的新中国动画电影,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对西方话语的全方位革新与超越。

C. 中国动画电影在国际上自成一派,与其故事中注入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文化标识密切相关。

D. 电影对中国文化的改编与阐释,其实是以一种新的媒介形式对传统资源的再演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作品引出话题,指出相关争论,并分析其原因,逻辑清晰。

B. 文中《哪吒之魔童降世》这个例子有着丰富的话题性,有力证明了文中的多个观点。

C. 文章论证全面,既有对中国电影经典改编作品的详尽分析,也有对西方同类电影创作特点的概括总结。

D. 文章列举了许多中外电影,是为了证明电影要想成功离不开对文学作品进行“近似式”的改编。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名著与传说中的哪吒形象简单直白,情节粗暴残酷,与现代审美观念相去甚远,不被当代观众所喜爱。

B. 影片应把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不需过多思考影片与主题来源之间的关系,甚至不需去触及。

C. 《狮子王》《纸牌屋》等西方改编类影视作品几乎都是对文学经典或民间传说采取了“近似式”的改编策略。

D. 改编作品之所以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是因为原文本自身并没有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

下载Word版试题
《中国电影应如何面对文学经典与传统文化·郑炀》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题干中“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对西方话语的全方位革新与超越”,“全方位”错误,范围扩缩,原文第一段中“实现了中国电影民族性追求在影像形式、风格与技术上对西方话语的革新与超越”。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题干中“证明电影要想成功离不开对文学作品进行‘近似式’的改编”错,无中生有,例举中国电影,是为了证明观点“这些电影对经典文学与传统文化所进行的影像化改编,首先是一种内容上的重构,是以电影这种媒介形式对文学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演绎”,而例举西方电影则是为了表明“西方的这些改编作品也几乎都采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编策略,原文本自身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而且改编作品之中无不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故选项错误。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题干中“不被当代观众所喜爱”错误,原文第二段中只说“这部影片中的哪吒形象和他的故事,已与名著与传说中的形象相去甚远”,并没有不被当代观众所喜爱,无中生有,故选项错误。

B项,题干中的观点是“这些影片的拥趸”,故理解错误,原文第三段“这些影片的拥趸,则多数抱着自顾自的娱乐心态,把影片满足个体价值认同摆在突出位置,鲜少去思考影片与主题来源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本不去触及”,故选项错误。

D项,题干中“之所以”“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原文中最后一段“西方的这些改编作品也几乎都采取的是“近似式”的改编策略,原文本自身并不会为影视作品提供一个“超稳定结构”,而且改编作品之中无不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当代意识” ,并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对于论述类选项,要注意选项中范围扩缩、扭曲文意、混淆文意、胡乱组合等。所谓范围扩缩,是指选项故意漏掉限制性词语或混淆某些范围的界限,造成概念范围的扩大或缩小。所谓扭曲文意,是指选项故意扭曲阅读材料的意思,把考生的思维朝背离文本的方向引领。所谓混淆时空,是指事物的发展总有先后,但不符合文意的选项故意混淆时空的先后顺序,以迷惑考生。所谓胡乱组合,是指文章在解释某一个概念或说明某一对象时,会使用比较多的事例,选项就故意把这几个事例的内容加以组合,并且故意使组合后的信息与文本信息相左,以迷惑考生。

录入时间:2021-03-05 09:3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