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第26次鼓励·李均》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第26次鼓励

李均

17岁那年,他铸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大错,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他本是有机会逃走的,但还没等他把行李收拾好,警察便将他家的小院团团包围了。

警车就停在村口的马路上,远远地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是他的父亲。父亲蹲在村口的老树下,默默地抽着旱烟,仿佛身后发生的一切都与自己无关,直到他被带上警车,他的父亲也没有回头看他一眼。直到这时,他才猛然意识到,在自己被抓的过程中,他唯一的亲人──他的父亲一直没有露面,甚至连一句话也没有。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父亲举报了他!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地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扑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

果然是父亲举报了他。

父亲的举报符合从轻处罚的规定,让他少判了两年。但他毕竟是重罪,在监狱里,他待了整整10年。10年,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变成一个稳健壮实的青年。10年,他在监狱管教和政府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只是,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管这个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出甜蜜的果实。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

他不想回家,更不愿见那个老头。从监狱里出来后,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在外面租了一个小房子。然后,便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历程。

那个老头托人打听到了他的消息,想要见他一面,却被他冰冷地拒绝了:是他把自己送进了监狱,他和自己之间的血缘亲情早就在警车开动的那一刻恩断义绝!自己这辈子都不需要他!

他开始和那些稚气未脱的大学毕业生一起,在招聘会上穿梭寻觅。只是,每次都令他失望不已,一个曾经劣迹斑斑的人要想被社会接受,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不过,每一次被拒绝之后,他总会在随后的日子里接到对方打来的鼓励电话:“我们没有录用你并不代表你不够优秀,只是说明你不适合这份工作,我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他第27次投出简历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

7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在这7年里,他的身边发生了不少事,曾经和他一起打架的那几个同伙纷纷落网,加上这些年他们在外逃亡过程中犯下的案子,判的刑期比他曾经受到的惩罚还要重,这辈子几乎都没了翻盘的可能。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

闲暇时,他突然想起了未出道时的艰辛。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些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在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对方总会恍然大悟道:“噢,原来是你呀,我记起来了,我是不是还专门打电话鼓励过你?”

“难道你就只鼓励过我吗?”他不解地问。

“当然了,那么多的求职者,我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一一回电话呀。”对方毫不隐讳道。

“那你为啥要鼓励我呢?”他纳闷地问道。

“你还不知道吗,当你投完简历离开我们公司的时候,有一个自称是你父亲的老头儿便找到我,恳求我无论如何都一定要给你回个电话,鼓励你几句,他说你是个外表坚强但内心脆弱的人,怕你受不住一连串的打击发生意外。我看他说得那么诚恳,几乎就要给我跪下了,就答应了。”

真相在时隔7年之后被弄清,那张撑开在他和父亲之间的巨网一点点地收缩变小,那颗被仇恨冰封的心四散瓦解……

他连夜赶回了老家。

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

3年前,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却没有了机会。

(选自《人生与伴侣》)

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父亲是一个公正无私的人,在儿子违法犯罪之后,毅然决然地将儿子送进监狱,是大义灭亲,为了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

B. 他出狱之后,尽管四处碰壁,但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说明他已经真心悔改。

C. 本文通过语言、动作等手法塑造人物,人物形象立体,人物内心充满矛盾;文章情节起伏跌宕,一波三折,结尾揭出真相,发人深省。

D. 文中说“他有些后怕,有些庆幸,脑海里竟然闪现出那个让他一直耿耿于怀的老头儿的影子。”说明此时他已经理解了父亲的初衷。

2. 小说中的“他”是一个复杂的人,分析“他”的人物形象。

3. 小说提供了一个悲剧式的结尾,请简要概括小说结尾的作用。

下载Word版试题
《第26次鼓励·李均》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他”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人物。①莽撞讲义气,为了兄弟义气把人打成重伤;②偏执冷酷,始终记恨父亲,甚至在父亲弥留之际也没有看父亲最后一眼;③努力奋斗,出狱之后尽管四处碰壁,但依然靠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④懂得感恩,在功名成就之后,还能记得帮助过他的人。   

3. ①深化了小说主题。儿子虽然没有见上父亲的最后一面,但最终悔悟,说明父亲的做法是正确的,子女应理解父母的苦心;②给读者更深刻的感受,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间;③更符合生活的真实性,生活并不是完美的,也有很多遗憾,这才能让人们懂得珍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对读选项和原文,注意细节。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本题

A项,“为了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表述错误,父亲并不是为了伸张正义,维护社会秩序,是为了让儿子减刑并得到教育,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

B项,“已经真心悔改”表述错误,此时的他依然仇视父亲,说明对当年的事并未完全悔改。

D项,“他已经理解了父亲的初衷”不合文意,此时他并没有理解父亲的初衷,直到知道他人之所以鼓励自己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后才明白父亲对自己的保护。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征要从两点入手:一是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和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二是结合小说对人物语言、外貌、行动和心理的直接描写,以及对环境、与他人的关系等的间接描写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因为兄弟义气,他把对方打成了重伤”可见他讲义气,但过于莽撞;“父亲格外平静的神态让他恍然大悟,一定是父亲举报了他!恼羞成怒的他突然发了疯般地跳下警车,冲着这个头发已经有些斑白的老人扑来,为什么,为什么,我恨你,我恨你”“从他被带上警车的那一刻起,他和父亲的关系便形同水火,势不两立。他恨那个老头,尽管他自小便没了母亲,是这个老头一手把他带大,尽管这个老头曾经省吃俭用供他念书为他筹划未来。仇恨的种子一旦在心里埋下,便很难再结出甜蜜的果实。他觉得这个头发斑白的老头根本不配做自己的父亲”,尽管父亲曾有养育之恩,尽管父亲的举报让他少判刑,但他固执地不肯原谅父亲,甚至“他的父亲便离开了人世,他狠着心硬是没有回去看最后一眼”。“类似的话语总是让他燃起重生的希望,然后,精神抖擞地投人到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去”“他终于得到了一份工作,虽然待遇一般,但他已万分珍惜,格外卖力”“7年后,周围的人早已记不清他早年落魄不堪的模样,只知道他是一家大型公司的副总”可见他工作努力,敢于奋斗,终于取得成功。“经历过生活的沧海桑田,他更加珍惜那些曾经给予他信心和温暖的人,哪怕只是只言片语也依旧令他永生难忘。于是,他找出那些珍藏的电话号码,一一打回去,告诉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可见他懂得感恩,成功后给鼓励自己的人打电话表示感激。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段落的作用。考生解答本题时应认真阅读相关语段,结合全文情节,从总结全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旨、深化主题、引人思考等角度分析。结尾“在父亲的坟前,他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样放声大哭……现在他终于明白了,可惜,却没有了机会”,充满悲剧色彩,从主题方面来看,子欲养而亲不待,结尾的他明白得太迟,提醒我们应该对父母多加理解,这样才不会造成遗憾;从写作思路、技巧和效果方面来看, “遗憾”和“错过”总是人生的常客,这样写也更符合人世常态;悲剧结尾比大团圆结局更能震撼人心,在遗憾中令人深思如何才能不造成这样的遗憾,从而深化主题。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录入时间:2021-03-05 09: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