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鸟语·赵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聆听鸟语 远古,鸟破天荒地叫了。是它,唤醒了大自然的沉寂。最初,山川、河流、森林、海洋都哑巴似的无声无息。某日清晨,一只始祖鸟突发臆想,张开喉咙“啊”了声,于是声音诞生了。 打开《诗经》,我聆听到了那么多的鸟语。《诗经》三百零五篇,七十六处写到鸟,提到的鸟儿有三十三种。在那些泛黄的纸页上,我听到了相伴在河中小洲的雎鸠在“关关”和鸣,听到了黄鸟在灌木丛中的“其鸣喈喈”,听到了燕子目睹亲人别离时的“泣涕如雨”,听到了雉飞向远方时的“下上其音”,听到了“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这些鸟语,将三千年前的华夏之野装点得灵动迷人。 从鸟的叫声里,可以感知到人性的美。 麻雀是鸟类里的平民。它的身上,带有一种泥土的气息。落叶色的羽毛下,是毫不起眼的躯体,先天就注定了鸟类中的“平民”身份,无法为自己赢得美誉。也许正因为如此,它在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或喜或忧,都是百姓的情感。它“唧唧”的短促叫声,好像在吐着“饥”音,总想找东西填饱肚子。一想起童年时的饥饿感受,我便替麻雀们忧伤。 有时,麻雀的发声听起来是“喳喳”。我注意到,一旦一只麻雀发现了食物,便发出“喳喳”之音,招呼同伴一起来吃。于是,这“喳喳”与“唧唧”就有了细微的区别。 祖母对麻雀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每次碾过谷,她会在老屋的窗台上为麻雀撒上一些。窗台面积窄小,麻雀们便利用了紧挨窗边的一棵拐枣树。一只麻雀衔走一粒粮食,会马上返回树枝上。数十只麻雀,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在树枝与窗台之间穿梭着,形成一场褐色的疾雨。 麻雀对关爱过它的人,会表现出一种亲近。有时,祖母闭目在拐枣树下小憩,它就落在祖母的肩膀上。它们目光安详,叫声柔和,仿佛是在感应祖母的呼吸和心跳。 祖父在化羊峪那面山坡种谷时,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大雁,带回家用绳子拴在窗前,打算第二天煮了吃。那天夜里,又飞来了一只雁,两只雁依偎着,叽叽咕咕说了一夜的话,像是在安慰,又像是在诉说。那凄婉缠绵的声音,让祖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打消了原先的念头。从此,祖父不让我伤害任何一只鸟。年幼时,我曾跟着同伴们一起用弹弓射杀树上的麻雀,祖父非常生气,好多日子都不再用那双布满老茧的手抚摸我。 燕子,也具有人性。我家就有燕子的窝。它衔来几根草叶,几片羽毛,几块泥土,加上自己的唾液,就做成了简陋的住宅,仿佛乡下人的土屋。它在里边栖息,生儿育女,就是家的概念。它“啾啾”的叫声时而呢喃细语,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急促尖利,像极了黄土坡上婆姨们的吆喝声。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赤身的农夫喘口气,用手臂抹去脸上的汗水,突然看到成双成对的燕子欢叫跳跃,捕食害虫,目光里就饱含喜悦,劳作的辛苦便会化为甘甜。 鸟的鸣叫,有着什么呢?在生命的运行里,我不断地浮现如此的念头。我试图区别出它们与人类声音的不同,译解它们啼叫的意义。 秋天的尾声里,一抬头,便看见大雁在空中飞翔。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天空,被大雁视为理想的征途。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发出雄壮悠长、嘹亮铿锵的“嘎——嘎——”“呀——呀——”声。它的叫声,本能上起着互相照顾、呼唤、起飞和停歇等信号作用,但在我听来,它的音符蕴含着一种力量和信念,昭示着自我存在以及飞翔的意义。如果说,沉沦是生命之大敌,那么从大雁的鸣叫声里,或许可以获得上进的力量与信念。 鸟语,是大自然赠予人类的礼物。问题是,你首先要倾情聆听它的鸣叫,读懂它的语言;而且在它向你发出叫声时,你必须报以无比真诚,它才会将最动听的歌声奉献给你。 培养自己聆听鸟语的能力,看起来似乎与生活毫不相干,但其实不然。一个人,不能终日为生活所累,必须寻求精神的陶冶。那样,你会发现人生并不乏味,并且会找到存在于自己内心的幸福和快乐。 想起了父亲。他的晚年,大多时间是坐在我家院子里的那棵葡萄架下闭目养神。葡萄架上小鸟鸣啼,更高的上空大鸟欢叫。他并不睁眼,而是用心体验和享受各种鸟的叫声,布满皱褶的脸绽露出幸福的微笑。一旦鸟声消失了,他会怅然若失地睁开眼,一只手掌搭在额头向高处仰望。我知道,他在寻找鸟儿的踪迹。 父亲不晓得南宋诗人曾几,没有读过《闻禽声有感》里那句“坐闻幽鸟语”,但他拥有了那般的精神境界。 用心灵与鸟语对接,这是何等美好的生命状态。 当一个人不再以生活享受为幸福的标准,不再以金钱、权力、地位、美色作为衡量生命的价值取向,而是痴心于某种大自然的物象时,他的生命才会呈现出别样的风景。 聆听鸟语,就在其中。 (取材于赵丰的同名散文,有删节) 1. 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破天荒:指远古时代的第一声鸟叫,给沉寂的自然带来新的生机。 B. 灵动迷人:指《诗经》中描写的鸟叫声,富于变化而又充满灵性。 C. 旅行家:指年复一年的迁徙生活,让大雁成为经验丰富的飞行者。 D. 怅然若失:指用心享受鸟鸣的父亲,在听不到鸟鸣时内心的失落。 2.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中多处写到鸟鸣,反映出当时人们重视与自然对话,重视与自然和谐相处。 B. 麻雀颜色淡,身形不起眼,只能体现普通人的喜忧,所以被认为是鸟类中的平民。 C. 大雁凄婉缠绵的声音唤起了祖父的同情,让他改变了初衷,还要求家人不伤害鸟。 D. 文中写燕子的叫声,使用排比和比喻的手法,突出其含意丰富又极具人性的特点。 3. 文中插入父亲体验和享受鸟鸣的回忆,请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其作用。 4. 文中说,“从鸟的叫声里,可以感知到人性的美”。请依据文意分条概括这种美。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聆听鸟语·赵丰》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B 3. 用父亲简单而幸福的晚年生活呼应前文在鸟语中可以找到内心的幸福和快乐的认识;为下文感悟出可以在自然中获得清静安宁作铺垫;丰富了聆听的内容也深化了鸟语带给人的影响。 4. ①麻雀用声音寻找同伴分享食物,有一种惠及同类的关爱;②麻雀用声音亲近对它友好的奶奶,有一种知恩图报的仁义;③大雁在困境中用声音彼此相守,有一种坚信爱情的忠诚;④燕子欢叫的声音极富人性,有一种不辞辛劳的坚韧;⑤大雁飞行中的声音雄壮悠长、嘹亮铿锵,有一种引人上进的力量与信念。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注意需要理解的句子在文本中所在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扩展内容,有助于理解把握。理解具体语境中的词义,目的就在于强调现代文阅读教学应回到文本本身,应重视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考生在理解文本文意的基础上,应多体味文本语言,并在具体实在的文本中去与作者对话、交流。做好该题主要是根据具体语境,联系上下文内容推断出其含义。 B项,“指《诗经》中描写的鸟叫声,富于变化而又充满灵性”错误,结合原文第二段“这些鸟语,将三千年前的华夏之野装点得灵动迷人”,可见其指的是三千年前的华夏之野灵动迷人,而不是鸟叫声。 故选B。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综合理解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注意结合作品进行整体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只能体现普通人的喜忧”错误,由原文第四段“它的身上,带有一种泥土的气息。落叶色的羽毛下,是毫不起眼的躯体,先天就注定了鸟类中的‘平民’身份”“也许正因为如此,它在关注着普通人的生活”可知麻雀被认为是鸟类中的平民是因为颜色淡,身形不起眼。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段落内容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设题语段的内容,分析其在内容上的作用,然后再结合该语段在文中的位置分析其与上下文之间的关联。 从结构上,插入父亲体验和享受鸟鸣的回忆的上一个自然段说到了聆听鸟语“会发现人生并不乏味,并且会找到存在于自己内心的幸福和快乐”,而父亲聆听鸟的叫声的时候,“布满皱褶的脸绽露出幸福的微笑”,内容前后照应;父亲的晚年“大多时间是坐在我家院子里的那棵葡萄架下闭目养神”,那样地享受,引出下文“用心灵与鸟语对接,这是何等美好的生命状态”“痴心于某种大自然的物象”,感悟出聆听鸟语,可以在自然中获得清静安宁。从内容上,从前文《诗经》的鸟语到麻雀的鸟语,又到祖母对麻雀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再到祖父受到大雁的触动,这些是从鸟的叫声里,可以感知到人性的美;从祖辈到父辈,回忆父亲聆听鸟语,单纯地享受,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发现其中最纯粹的美好,照应标题,内容更丰富,更深化了鸟语带给人的影响。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以及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理解词句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而本题中侧重考查“依据文意分条概括这种美”,重点是理解语句“从鸟的叫声里,可以感知到人性的美”的含义,联系上下文,找出相关内容整合答案。 “我注意到,一旦一只麻雀发现了食物,便发出‘喳喳’之音,招呼同伴一起来吃”写了麻雀用声音寻找同伴分享食物,这是一种惠及同类的关爱。祖母“每次碾过谷,她会在老屋的窗台上为麻雀撒上一些”,而麻雀知恩图报,“麻雀对关爱过它的人,会表现出一种亲近。有时,祖母闭目在拐枣树下小憩,它就落在祖母的肩膀上。它们目光安详,叫声柔和,仿佛是在感应祖母的呼吸和心跳”,用声音亲近对它友好的奶奶。祖父“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大雁,带回家用绳子拴在窗前”,没成想,“那天夜里,又飞来了一只雁,两只雁依偎着,叽叽咕咕说了一夜的话,像是在安慰,又像是在诉说”,可见大雁在困境中用声音彼此相守,有一种坚信爱情的忠诚。燕子“‘啾啾’的叫声时而呢喃细语,时而高亢嘹亮,时而急促尖利,像极了黄土坡上婆姨们的吆喝声”,声音极富人性,而这是它们在窝里栖息,生儿育女发出的欢叫声,辛勤经营着自己的小家,代表着一种不辞辛劳的坚韧。“秋天的尾声里,一抬头,便看见大雁在空中飞翔。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飞行途中,大雁“发出雄壮悠长、嘹亮铿锵”的声音,“它的音符蕴含着一种力量和信念,昭示着自我存在以及飞翔的意义。如果说,沉沦是生命之大敌,那么从大雁的鸣叫声里,或许可以获得上进的力量与信念”,由此可知从叫声中感知到一种引人上进的力量与信念。 |
|
录入时间:2021-03-05 10:0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