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陈先达》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没有英雄的历史是寂寞的无声的历史,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孱弱的民族。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是在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和制度下的文化的凝结,而文化精华又与广大人民哺育了中国历史的和现实的杰出人物。

他们堪称民族的脊梁,国家的栋梁。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他们既是文化和人民的产儿,又是具有文化传承和民族激励力量的样板。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轴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中存在的糟粕需要批判,人民中受其影响而产生的落后的东西需要不断改进。我们不赞美三寸金莲,不能赞美纳妾等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但也应该相信没有永恒不变的中国人,没有永恒不变的民族性格。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任何对国民性和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抨击,最终若不指向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只停留在文化层面,则是难中腠里的。

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具有世代延续的价值。可是如果没有高度发达的先进生产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是不能单独发生作用的。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一百多年的民族屈辱史已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孔子只是孔庙中的圣人,当时的经典只能是藏书楼里的典籍。当年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说《论语》“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些毫无出色之点的东西”。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

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能画等号,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也不能画等号。我们应该深入经典,走出经典,面对现代,放眼世界;要由我们的时代和实践来决定继承什么遗产和拒绝什么遗产,以及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样才能培育出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精神的中国人,孕肓出具有社会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杰出人物——社会主义时代“双百”式的英雄人物。

(摘编自陈先达《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

B. 对一切与近代文明相悖的东西,我们要从文化层面进行深刻地批判,使之不断改进。

C. 中国农民不会永恒不变地保持“阿Q”式的旧式形象,因为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

D. 文化继承要去粗取精、面向当代、面向世界,这样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杰出人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紧扣文化、人以及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分析指出了民族性格不是一成不变的。

B. 对中国文化的相关论述,体现了辩证、联系、发展的科学思维,有说服力和启发性。

C. 把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与当今世界对孔子的赞扬作对比,突出了黑格尔的错误。

D. 最后一段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论述继承什么、如何继承以及重要意义等内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粹,也有糟粕,它和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 如果构成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国民的性格形象也会发生变化。

C. 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在国际上的地位越高,这个国家的文化就越容易被世界普遍接受。

D. 对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有鉴别,有扬弃,使之成为涵养时代英雄人物的源泉。

下载Word版试题
《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陈先达》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本题中,本题考查这种题目的难度较单纯的信息筛选要大。考生要在通读若干句子或者一两个段落乃至全文后,才能进行判断。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中的中国人,都是人民的儿子,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错误。由原文“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就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也是中国人民的杰出的儿子”可知,中华民族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物,指的是那些杰出人物,不是普通的人;这些人物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人格化”,不是“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具体体现”。A错误。

C项,“中国农民不会永恒不变地保持‘阿Q’式的旧式形象,因为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错误。由原文“阿Q是旧式农民形象,而不是中国农民永恒的形象。没有天性丑陋的中国人”可知,“中国农民不会永恒不变地保持‘阿Q’式的旧式形象”和“因为中国人的天性是美好的”二者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C错误。

D项,“文化继承要去粗取精、面向当代、面向世界,这样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杰出人物”错误。由原文,“如何继承我们的文化遗产,而不应以当代作为传统的注脚。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应该着重它的基本精神,通过过滤,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使之当代化、科学化,而且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可知,文化继承不仅“要去粗取精、面向当代、面向世界”,还“要在实践中贯彻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才能培育出新时代的杰出人物。

D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C项,“把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与当今世界对孔子的赞扬作对比,突出了黑格尔的错误”错误。由原文“黑格尔十分轻视孔子的思想……而当今世界对孔子则是一片赞扬,与黑格尔时代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可知,把黑格尔对《论语》的评价与当今世界对孔子的赞扬作对比,不是为了突出黑格尔的错误,而是说这种变化是当代中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政治地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结果。C错误。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B项,“如果构成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国民的性格形象也会发生变化”错误。由原文“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可知,如果构成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在在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中国人的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前提是“旧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下”,也不是国民的性格形象都会发生变化,而是“某些缺点会发生变化”。B错误。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录入时间:2021-03-06 1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