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探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新路·陈奉林、卢静》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东西方文明之间确实存在着差异,如东方文明有维护封建等级、重人伦、君主专制、重人治而轻法治的特点,而西方文明推崇商业冒险精神,崇尚个人英雄主义,重科学民主与共和法制等。不过,这种差异最主要体现在东西方思维方式上。东方的思维方式体现为整体思维、循环思维、模糊思维和直觉体悟思维,而西方则是分析思维、直线思维、明晰思维和逻辑推理思维。思维方式尽管不同,但也有融合,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物态特征的建筑就能体现这一点。正是这种融合才产生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如清代圆明园的西洋楼、开平明楼,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协和医院等。其实,东西方在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相通之处。如西方三权分立与中国古代五行说中的相生相克思想有着相似之处,老子思想中的“大道废,有仁义”的悖论与西方康德哲学中的“二律背反”有着某种一致性,西方莱布尼茨的二进制进位法在中国古代《易经》中早有体现,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法与西方印象派绘画的透视技法也有着某种一致性。

东西方文明尽管存在差异,但都强调追求自由、平等、正义,真、善、美。所以从大文化角度看,无论哪种文明,它们的最高境界都是相通的。因此,东西方文明之间可以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在改革开放时期,我们一定要克服泱泱大国的“汉唐文化心态”,以科学的态度扬弃百家,为我所用。

人类需要超越意识形态的竞争,促进文明之间的对话、合作,最终实现融合。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具有东方色彩的“黄色文明”和具有西方色彩的“蓝色文明”不应相互竞争,而应在相互对话与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融合,从而使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整体提升,生成一种新型的、为全球共享的“绿色文明”。

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应该是多种文明的交汇,互补以至融合。在多元文化异彩纷呈的当今世界,东方国家至今尚未形成自己的强势文化,更多地受到欧美文化的冲击而面临着借鉴与整合异质文化的问题。吸收东西方百家文化之长才是最好选择。单方面强调自己的,必然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但单方面强调外来的,也是不可取的。失去民族性的东西就会浮游无根,产生精神错位,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空白;完全采用外来的东西也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头重脚轻。今天,世界已进入大文化时代,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共性和普世性,并把文化的共性贡献给人类,贡献给未来,才是东西方文明的出路。

(摘编自陈奉林、卢静《探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新路》)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明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同,如东方重人伦重人治,西方重民主共和。

B. 清代、民国时期出现的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表明了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

C. 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需要东西方融合“黄色文明”和“蓝色文明”,共建共享“绿色文明”。

D. 东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的表现,应在超越意识形态竞争的前提下,通过促进对话合作实现融合。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一开篇即指出了东西方文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和相通之处。

B. 文章论证层层深入,末段再进一层,指出东西方文明在世界大文化时代的出路。

C. 文章中事实论据典型、充分,涉及建筑、政治、哲学、数学、绘画等诸多领域。

D. 文章辩证说理,既指出东西方文明之间存在着差异,也分析了二者的相通之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西方文明之间能够沟通与交流,是因为二者虽然有差异,但在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

B. 改革开放时期,我国应抛弃“汉唐文化心态”,敞开胸怀,科学吸收东西方百家文化之长。

C. 面对当今世界异彩纷呈的多元文化,东方国家要做到既强调自己的,也强调外来的。

D. 东西方文明个性与共性并存,我们应当淡化个性,贡献共性促融合,以构建新型人类文明。

下载Word版试题
《探寻文明交融与发展的新路·陈奉林、卢静》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A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

A项,“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文明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不同”强加因果。原文第1段中的“这种差异最主要体现在东西方思维方式上”,表明“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东西方文明差异”的表现,而非原因。

B项,“表明了东西方思维方式存在着差异但也有相通之处”曲解文意,从原文第1段“思维方式尽管不同,但也有融合,作为具有中国文化物态特征的建筑就能体现这一点。正是这种融合才产生了许多中西合璧的建筑”来看,“中西合璧的建筑”表明的是东西方思维方式的融合。

C项,“共建共享‘绿色文明’”曲解文意,由原文第3段中的“从而使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整体提升,生成一种新型的、为全球共享的“绿色文明’”可知,“绿色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得到整体提升”的结果,而不是条件。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

A项,“文章一开篇即指出了东西方文明相通之处”分析错误,文章开篇指出了东西方文明的不同,然后引出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和相通之处。第二段才谈到了东西方文明的相通之处。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D项,“东西方文明个性与共性并存,应当淡化个性,贡献共性促融合”错,属于主观臆断,从原文第4段“单方面强调自己的,必然故步自封,裹足不前;但单方面强调外来的,也是不可取的。失去民族性的东西就会浮游无根,产生精神错位,形成思想文化上的空白;完全采用外来的东西也会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头重脚轻”这里不是说明要淡化个性的;“今天,世界已进入大文化时代,看到东西方文化的共性和普世性,并把文化的共性贡献给人类,贡献给未来,才是东西方文明的出路”;可知“贡献共性”不是指贡献文明的共性,而是指“把文化的共性贡献给人类,贡献给未来”。

故选D。

【点睛】科技文阅读要揣摩的命题陷阱:

1.以偏概全——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阅读科技文原文时一定要特别注意“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到……为止、除……之外、一些、某些”等表范围的词语。严格区别“部分”与“整体”。做这类题关键是沉着细心推敲。

2.无中生有——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注意: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有效信息句合理地推断出来。

3.有意缺失——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1.强加因果——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2.因果颠倒——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间关系。

3.偷换概念——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常见是漏字、添字、换字、错位。

1.指代不明——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方法:要留心文中的“这些”、“那些”、“这个”、“哪个”、“其”、“即”等词。联系上下文,弄清楚它们的指代内容。

2.转化失误——将某一个意思的句子转化成另一个句子时,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全称变特称,变相对为绝对,变绝对为相对,把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等。

录入时间:2021-03-06 10: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