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曾繁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审美是人的一种特定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方式,人的审美具有共通性也具有民族的相异性。西方人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中国人则称“生生为美”。“生生美学”产生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明显的区别于西方美学的中国气派与中国风格。 “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是“生生美学”的文化背景。“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具有根本性的文化传统,是中国人观察问题的特有立场和视角,影响甚至决定了中国古代各种文化艺术形态的产生发展与基本面貌,构成“生生美学”之文化背景。“天人合一”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天人关系的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对一种宏阔的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美”的诉求。 阴阳相生的古典生命美学是“生生美学”的基本内涵。“天人合一”构成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天人合一”之“一”就是“生”,即生命。“生”有一个中间环节是“气”,阴阳之气为生命化生之本,二气交感诞育万物,成为宇宙人生的根本规律。《周易》言“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成为万事万物社会人生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这种阴阳之道,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无所不在,书法的黑白对比、绘画的线条曲伸、音乐戏曲的起承转合等无不是阴阳相生的体现。 “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呈现一种极为复杂的“太极图示”。宋初周敦颐所谓“太极而无极”,即指太极无边无极,无所不在。“太极”是一种阴阳相依、交互施受、互为本根的状态。这是对于生命的产生与终止、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形态的现象描述,是中国的哲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之所在,中国传统艺术均表现为一种圆柔的饱含生命张力的形态。有学者将之视为艺术的圆形思维模式,这种圆形艺术思维使得艺术极富张力,如汉画像中两只拱背相向、蓄势待发的虎豹。 线型的艺术特征是“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根据宗白华的论述,中国传统艺术是线型的艺术,时间的艺术;而西方古代艺术总体上说是块的艺术,空间的艺术。线型艺术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时间之美,一切艺术内容都在时间与线型中呈现,化空间为时间。《清明上河图》在动态的多点透视中呈现了清明时节汴河两岸完整的风情画面;书法是时间之流中笔的生命之舞,最能反映线性艺术的特点。 以“天人合一”为文化传统的“生生美学”及其艺术呈现,反映了中国人特有的生存与审美方式,是一种活着的有生命力的艺术与美学。它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特别是当代生态美学建设的重要资源,对发展当代美学,对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曾繁仁《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2018年1月7日《光明日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传统美学有着对东方式“中和之美”的诉求,与西方对“和谐之美”的诉求相反。 B. 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这一规律最终发展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 C. “太极图式”既描述了生命的形态,也呈现了“天人合一”文化传统中的阴阳关系。 D. 中国古代传统书画,通过线型的艺术方式,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基于审美的民族差异性,从四个方面深入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基本特点。 B. 文章通过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事例,论证了美学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C. 为了论述“生生美学”的艺术特性,文章先引述再阐释,最后举例,条理清晰。 D. 末段强调了“生生美学”对当代美学和中国建设的重要作用,凸显了写作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生美学”与西方美学迥然不同,是因为中西方观察问题的立场和视角不同。 B. 不能理解“生生美学”的内涵,就难以感受中国传统书画和戏曲等艺术的魅力。 C. 运用“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就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 D. “生生美学”因为植根于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之中,故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解读中国传统“生生美学”·曾繁仁》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与西方对‘和谐之美’的诉求相反”错误,根据原文第②段“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美’的诉求”可知,只是与古希腊对“和谐之美”的诉求相反,并非整个西方; B项,“这一规律最终发展为中国古代生命哲学”错误,根据原文第③段“阴阳之道成为万事万物社会人生包括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阴阳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美善的统一体,也是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的艺术体现”可知,中国古代生命哲学并不是由中国传统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发展而来; D项,“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中国传统艺术是线型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一切艺术内容都在时间与线型中呈现,化空间为时间”可知,中国古代传统书画并没有表现出“时间与空间相互转化的生命之美”。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文章通过西方艺术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具体事例”错误,文章只提到中国传统美学对“中和之美”的诉求,“相异于西方古代希腊对微观的物质的‘和谐之类’的诉求”“西方古代艺术总体上说是块的艺术”,并没有举出西方艺术的具体事例。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就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太极图示’的文化模式是‘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中国传统艺术均表现为一种圆柔的饱含生命张力的形态。有学者将之视为艺术的圆形思维模式”,据此不能得出运用“生生美学”的思维模式“就能够创造出圆柔而饱含生命张力的艺术形象的结论”。 故选C。 |
|
录入时间:2021-03-06 10:1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