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修辞与新媒介(节选)》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修辞与新媒介(节选)

①诗歌界有一个说法基本为人们所接受,诗歌不能翻译。这句话不是说基本意思不能翻译,而是指翻译会损害诗歌原有的韵味。

②什么是文章或诗歌的韵味?有人说韵味难以言传,如果可以言传,那就是可以翻译。我基本同意这个说法。你觉得“天空未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过”与“天空中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经飞过”,哪一种更好?这两种对泰戈尔《飞鸟集》中名句的翻译高下立判。差别在哪里?前者在修辞上下了更大功夫,我觉得是修辞开拓了诗歌的意义空间。因此我想,所谓韵味就来源于修辞。其实韵味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性表达,因为音韵本来是指声音,现在是来喻指诗歌的某种意义。所谓诗歌不可翻译,严格来说,是修辞难以翻译的缘故。修辞之所以难以翻译,是因为修辞中带有文化的全部传统。客观一点说,某种语言的历史越悠久就越美,因为语言的历史越长,语言表达就越丰富,修辞的手段会越发多彩,其意义空间就越宽阔。在这点上,我认为中国的汉语最美,因为有两千多年的语言史做底蕴。

③修辞是语言表达的手段,是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范畴的研究课题,本来和科技没什么关系。然而,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介和新科技侵入到修辞领域中,或者说我们可以从修辞角度来认识这个问题。前些年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引起热议,议论的焦点就是那3D/4k/120帧版本的拍摄影像所带来的观影效果,或者说,这一高清晰度的拍摄技术对于影片故事的叙述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新技术的运用和艺术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影视艺术中,因为影视艺术就是在技术、媒介创新的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因此一种新技术的运用,就是引进一种修辞方式。

④随着新科技和新媒介的迅猛发展,技术和艺术的界限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可以做清晰的划分,因此,有学者认为“技术是无形的形而上学”,这不是说技术是无形的,而是说______

⑤其实这种情形,在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方面早就有所表现,因为绘画和雕塑,在材料上的变化比较多样复杂,一种新的材料出现,会带来新的美学效果。新材料可以看成是新媒介,如油画的颜料、雕塑的新材料,等等。当代艺术展,往往同时是新媒介艺术展,特别是装置艺术,几乎没有什么材料不可以在装置艺术作品中出现。不过,一般性的东西方美术史很少讨论材料方面的变化,更多的是关注画家风格和技法上的变化,这是因为传统上,人们更多地认可观念的艺术。

⑥今天的影视艺术在某种意义上更偏向于技术的艺术,因为所有的新媒介技术一旦产生,往往会被应用于电影或电视的拍摄中。以金庸武侠小说为例,他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笑傲江湖》等都被翻拍了许多次,每一次拍摄所带来的新意,往往不在故事,而在技术的表现。由于有了影视特技和新的电脑制作技术,呈现的画面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故事背景或环境,而是成为一种新的景观。在这样的虚构故事中,一切新技术都有用武之地。故事的内涵同时包括不同的层面,即情节的层面和视觉感官的层面,而后者往往调动的是新技术手段。

⑦现在看来千年不变的叙事艺术也有类似情形发生。当然作为叙事者,作家是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来创作,如果一个作家在同一个文本中同时用了另一种语言,某种意义上就是用了另一种媒介。例如,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就使用了多种语言,而这些不同的语言就成为小说的修辞。尽管从以往文学批评的立场出发,人们对这位小说家的“意识流”手法更为称道,因为意识流开辟了小说的表现空间,使得二十世纪的小说有了新的动力;但是今天看来,这本书对读者构成的真正障碍应该是小说的多种语言并用,而不是意识流。因为一旦人们在观念上接受了意识流,意识流不但不成为阅读障碍,反而会成为阅读的激励。但是要能感受乔伊斯小说的韵味,恐怕得有更深的语言底蕴。当然语言媒介不同于新技术媒介,语言媒介是在历史和传统中慢慢形成的,人类的语言虽然在发展,但是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它的维度总是有限的,并且接受语言的修辞需要某种长期的修养。而新技术媒介情况则有所不同,它们总是能开辟新的修辞空间。

⑧这里或许可以将修辞分为两个大类:一个是同形态修辞(同媒介修辞),即语言作品的修辞是语言,绘画作品的修辞是线条、色彩、构图等绘画要素,影视作品的修辞是各种影像手段(当然影视作品的修辞比较复杂,有多个维度)。另一个是异形态修辞(新媒介修辞),如文字中间掺杂图像和各种符号。如果说以往我们所理解的修辞基本是同媒介修辞,那么今天的微博、微信、社交媒体上,基本是各种形态修辞混合在一起。应该说越是新媒介,越容易产生修辞。

⑨当然,在同形态修辞中,读者能比较修辞技巧的高低,或者赞赏某位诗人精湛或炉火纯青的笔触。但是在异形态修辞中,情形就十分复杂,因为它们不在同一个语义轴上,难以做出相应的评判。如果说同形态修辞是水平方向的,那么异形态修辞就呈现立体形态。许多先锋艺术是互为修辞的,所有让观众错愕、惊诧的作品,都在共同表明“我们是艺术先锋,我们在探索,我们是在开拓新的艺术空间”。

1. 填入第④段空白处最恰当的句子是

A. 新技术、新媒介已经与许多艺术融为一体,不分彼此。

B. 新技术、新媒介带来的形式变革是现代艺术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辅助因素。

C. 新技术、新媒介已经介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太容易被人们所察觉。

D. 新技术、新媒介带来的观念变化往往是隐形的,不太容易被人们所察觉。

2. 下列对本文四个事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通过《飞鸟集》译文对比,突出了修辞具有开拓诗歌意义空间的作用。

B. 李安电影引发热议,充分显示出新科技大有取代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修辞的趋势。

C. 金庸小说成为翻拍对象,表明新技术在影视拍摄的视觉感官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D. 《尤利西斯》多种语言并用,表明叙事艺术在修辞方面也能够自我更新。

3. 下列对“新媒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媒介就是一种修辞,没有新旧之分。

B. 新媒介是一种新技术,转化为修辞很困难。

C. 新媒介比传统的语言媒介,更具有高超的修辞效果。

D. 一种新媒介可以成为另一种新媒介的修辞。

4. 从论证的严谨性看,第①②段是否可以删去,请加以分析。

5. 根据第⑦段画线句,作者指出新手法为文学作品开辟了表现空间,请从下列篇目中任选一篇对此进行分析。

徐志摩《再别康桥》    卡夫卡《变形记》

下载Word版试题
《修辞与新媒介(节选)》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D    2. B    3. D   

4. 不可删除。概述第一第二段内容;强调了修辞的重要性;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垫。

可以删去。概述第一第二段内容;概括下文内容;如果删去,文章的论述会更加紧凑。   

5. 语言流畅:《再别康桥》历史背景:点出对立面。新手法:三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形式上更自由;结合文本分析:如诗歌错落的排列(建筑美),开辟的表现空间:点出它的意义和价值。

语言流畅:《变形记》历史背景:点出对立面。新手法:现代派、荒诞、象征。结合内容分析:人的异化。开辟:引发了现代派小说对人的境况的反思。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衔接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看补写句子的位置,依据上下句内容的提示,从主语一致、时间逻辑等顺序、词语搭配、意境氛围、观点思想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确答案。

依据第⑤段“其实这种情形,在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方面早就有所表现”“更多的是关注画家风格和技法上的变化,这是因为传统上,人们更多地认可观念的艺术”可知,“这种情形”指的“观念上的”艺术,也就是第④段横线上的内容。综合四个选项,D项最佳。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事例论据和论点、论证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依据选项事例,回归原文,分析事例论据和论点、论证目的之间的对应关系,综合排除法,选出答案。

B项,“新科技大有取代语言学和叙事学诗学修辞的趋势”错误,无中生有,第③段用李安的事例意在说“新技术的运用和艺术的发展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在影视艺术中,因为影视艺术就是在技术、媒介创新的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故B项错误。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是否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A项,“没有新旧之分”错误,依据第⑦段“而新技术媒介情况则有所不同,它们总是能开辟新的修辞空间”可知,媒介有新旧之分;

B项,“转化为修辞很困难”错误,依据第⑧段“应该说越是新媒介,越容易产生修辞”可知,转化为修辞不难;

C项,“更具有高超的修辞效果”错误,依据第⑨段“当然,在同形态修辞中,读者能比较修辞技巧的高低……但是在异形态修辞中,情形就十分复杂”可知,异形态修辞(新媒介修辞)的效果高低比较复杂,不容易判定。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内容和论证结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先要理解题干所涉及的相应段落的内容,辨析段落在全文结构和论证论点时所起的作用,答题要做到有理有据。

第一段写“翻译会损害诗歌原有的韵味”,进而引出第二段“文章或诗歌的韵味”“所谓韵味就来源于修辞。其实韵味这一说法,本身就是一种修辞性表达”,即第一二段的目的是指出修辞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文本要论证的“修辞与新媒介”,可知,第一二段起到一种铺垫的作用,故最好不删掉。考生也可以答“可以删”,但是要言之成理。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上下文分析划线句的观点态度,联系考生自己积累的作品及内涵,举出恰当的例子。本题答题要求有理有据,语言流畅,观点准确。

第⑦段,依据“人们对这位小说家的‘意识流’手法更为称道,因为意识流开辟了小说的表现空间,使得二十世纪的小说有了新的动力”,可知考生分析时也要依照原文,围绕“新手法为文学作品开辟了表现空间”分析,徐志摩《再别康桥》可分析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的三美特征和手法,分析《变形记》可主要分析其荒诞手法反映现实处境和人物关系异化的特点。

【点睛】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题,主要要考虑以下方面:一是文本本身的主题,即作者的思想观点;二是文本的各种艺术处理的效果,即作者的创作意图;三是联系文本词句,从细节中找到我们解读的依据;四是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社会、家国等类似现象、领域、作品、技巧等来谈自己的看法。

录入时间:2021-03-06 10: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