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杨洪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过美学和美育高潮后,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了,我们看到的常常只是偏重技能、缺失审美内蕴的“艺术课”或者仅剩知识、脱离现实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的所谓“美学课”,而少见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社会转型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有损美育实施的生态。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不少学生更多沾染的是经济意识、“小我”考量和感官愉悦,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走偏”的文化消费与“病态”的审美创造互为因果,值得忧思。 (摘编自海涌《美育为何难落实》,2017年1月17日) 材料二:当前文化领域,仍存在一些病态审美现象,这些现象有的不仅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 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热捧“小鲜肉”等娱乐造势传递出让人担忧的倾向:在“论美貌你赢不了我”的喧嚣中,演员的自我修养显得无足轻重,一些人演技不好却拿着天价片酬,各种任性都被惯出来了;在“娱乐至上”“流量为王”的误区中,一些影视作品、网络平台、综艺节目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 以文化人,更在有人。这些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 (摘编自辛识平《“娘炮”之风当休矣》,新华社北京2018年9月6日电) 材料三:伟大的队伍孕育伟大的精神,刚毅的品格塑造独特的气质。军人气质,是英雄主义的血性,是集体主义的奉献,是永不言败的刚毅,是为国为民的担当。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身上那种气质之美,为浮躁的社会打开了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而当下,受商业炒作等影响,社会上渐渐刮起一股“阴柔之风”。一些“小鲜肉”“花美男”充斥屏幕,他们看起来弱不禁风却妆容精致,说起话来有气无力且矫揉造作,没有一丝阳刚之气,却被扭曲的“眼球经济”推波助澜。不少人担心,这种反常现象的泛滥,容易影响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进而销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追求。 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向上的民族,应该有昂扬雄健之气概,有敢于开拓之勇力,有青春勃发之精神。如果放任“阴柔之风”劲吹,让不良文化侵蚀人们的思想,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就会消退。改变病态审美,扭转矫揉造作,不妨给社会多注入军人气质,把优秀文化品格灌入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唯此,方能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这一点,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摘编自王宁《用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2018年10月4日) 材料四: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各自时代的偶像。对才华出众、外形靓丽、造型时尚、为人友善、个性独特的明星产生倾慕心理,恐怕是每一代青少年必然经历的心理体验。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传播渠道、审美标准的不同,每一代人对偶像的认知自然会有所差别。然而,在差异化的表象之下,不同时代的人们又会对偶像的概念达成一定的共识,那就是任何优质偶像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 (摘编自杨洪涛《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2018年8月30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青少年在开放多元的社会中可以拥有不同的审美选择,但不能变审美为“审丑”。 B. 病态审美现象引发公众反感,就是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C. 新时代军人身上奉献、刚毅等独特的气质之美可以作为当前社会另一个审美维度,理应引领时代潮流。 D. 偶像具有时代差异性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每一代青少年经历倾慕偶像的心理体验也属正常。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社会转型期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影响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美育要积极应对,充分发挥自身教育优势。 B. 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容易造成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 C. 当前文化领域存在的病态审美现象由多种因素导致,有的与“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存在密切联系。 D. 放任“阴柔之风”劲吹,会导致血性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的消退,不利于以青少年为主的大众群体文化品格的提升。 3. 如果要扭转当下存在的病态审美心理,引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我们应做出怎样的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文艺界需要真正的优质偶像·杨洪涛》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B 3. ①学校应打造品位高雅、内涵丰富、陶冶学生身心的“美育课”。②社会要抵制不良文化侵蚀,以优秀文化滋养青少年。③公众传播应以军人气质激扬民族雄风,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④大众偶像应注重提升自身艺术才华,爱岗敬业,展现良好公众形象。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B项,以偏概全。原文中说的是“还因为这种病态的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既然有“还因为”,说明原因不只“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这一个。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B项,对“空心化”的原因分析有误。原文中说的是“转型过程中,整个社会难免产生许多浮躁、趋利、庸俗等负面情绪,使得校园文化生态异化,更使得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即愈来愈缺失崇高、阳刚与雄壮的美感元素”,由此可知,崇高、阳刚与雄壮等美感元素的缺失是青少年人格发育“空心化”、校园文化生态异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仔细审题,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确定题干考查传主的优秀品质还是贡献、成就,还是影响。第二步,确定信息所在区间,仔细阅读,从文中筛选关键句子、词语。第三步,分条归纳,得出答案。本文从四则材料、四个方面谈到了当下存在的病态审美心理以及对青少年的影响,作答的时候,也要根据这四个不同的层面组织答案要点。第一则材料说的是“学校美育越来越被分工细密的现有课程体系边缘化”“青少年人格发育趋向‘空心化’”“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的自觉精神日趋稀薄”,说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审美观,首先要从学校教育开始。第二则材料谈到了当前社会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的审美乱象,说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需要社会的配合,共同抵制不良文化侵蚀。第三则材料谈的是公众传播的主流是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和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说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审美,还要从公众传播的角度去思考。第四则材料是从大众偶像的角度论述了不同时代的偶像都应该“具有过人的艺术才华、执着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公众形象”,说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审美观,需要大众偶像展现才华、敬业和良好形象。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
|
录入时间:2021-03-06 10:38: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