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黄欣荣》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技术本质来说,人工智能也无非人类的一种技术发明与创新。技术哲学认为,任何技术都是让人类逐渐从劳动的辛苦中摆脱出来。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那么人们对过去的各种技术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为什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却大惊失色?在工具技术时代,各种工具取代人类作为工具性的肢体,此时的工具性技术就已经比人类强大。在机器技术时代,各类机器不但代替了人类的工具功能,而且其强劲的动力战胜了人类的有限气力。例如一台蒸汽机或内燃机的动力不知要超过多少人力。因此,从替代或超越人类来说,从人类发明各种技术开始,多种多样的技术就从不同方面超越人类或取代人类。智能机器则因为其快速的信息处理能力而逐渐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这样劳动工具和劳动者合二为一,人类的劳动功能被彻底取代,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再也难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人类不得不惊呼“狼来了”。从历史来看,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因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取代而失业,不得不面临转型。转型的方向总是从技术含量低的“低海拔”地区转向技术含量高的“高海拔”地区。而人工智能的发展让凭智力吃饭的人们也逐渐丢失饭碗,这让人类不得不担忧自己的未来。在目前依然是按劳分配的社会财富分配体制下,失去了劳动机会也就失去了对社会贡献的机会以及分配财富的机会,因此人们在人工智能大潮逐渐逼近之际表现出“狼来了”的担忧就显得十分合情合理。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大部分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让人们感觉无所适从、无处可逃,因此人们普遍表现出惧怕、担忧的情绪,甚至想方设法阻挡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因为从短期来说,人工智能必然会给他们带来转型的痛苦,他们甚至会彻底丢失工作的机会。 但是,从长期来看,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却是彻底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机会。在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后,也需要实现脑力劳动智能化和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让人类全面解放的长期梦想有可能得到实现。人工智能技术将工具、动力和智力三位一体,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独立完成各种复杂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人类不知疲倦地生产出巨大的财富。人类从此可以摆脱劳动对人类的长期异化,获得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过的人类全面解放。不被劳动束缚的人类终于可腾出时间和精力从事过去想做而没有机会做的事情,可以充分享受不受劳动束缚之后的闲暇,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不需要从事繁重体力和脑力劳动的人们,可以尽情地从事自己想做而没机会做的事情,人类可以在新的领域重新找到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摘编自《理论探索》第2012.5期黄欣荣《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工具性技术、机器技术还是智能技术,都是人类为摆脱劳动的辛苦而创造的。 B. 智能机器集劳动工具和劳动者为一身,取代人类的劳动功能,让人类再无存在感。 C. 目前人们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慌是因为他们得以从社会分配财富的劳动将会被取代。 D. 劳动是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重要活动,其实也限制着人们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先指出人工智能的本质,接着谈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担忧,然后展望智能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B. 文章以蒸汽机、内燃机为例,论证了机器替代了人类的工具功能,其强劲的动力远胜人类的气力。 C. 文章通过人们对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的态度的对比,论证了人类还没有完全做好应对人工智能的准备。 D. 文章从短期和长期效应两方面入手,论证了人工智能起初会对人类造成恐慌,但最终可能会让人真正自由。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人类逐渐摆脱劳动的辛苦的过程中,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所起的具体作用相同。 B. 在人类历史上,技术的每一次革命,都是为了让一部分人向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转型。 C. 人工智能技术,是人类实现脑力劳动智能化和自动化的需要,可能让人类全面解放。 D. 人工智能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但也加大了对人类造成伤害的风险。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挑战及其应对·黄欣荣》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不要死抠字眼。B项,“让人类再无存在感”说法太过绝对,原文中第2自然段说的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再也难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难以找到”不等同于“再无”。故选B。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论证了人类还没有完全做好应对人工智能的准备”无中生有,文中写人们对技术革命和人工智能的态度的对比,是为了说明人工智能给大部分人带来的冲击之大。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题干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A项,“人工智能和其他技术所起的具体作用相同”曲解文意。原文第1自然段说的是“人工智能对人类劳动的替代,与过去的各种技术相比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是“没有本质区别”,而不是“具体作用相同”。 B项,“为了让一部分人向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转型”不合文意。原文第2自然段说的是“技术的每一次革命或进步,总会有一部分人因劳动或工作被新技术取代而失业,不得不面临转型。”可见一部分人的工作转型是技术革命的结果,而不是目的。 D项,“加大了对人类造成伤害的风险”无中生有。原文第3自然段说人工智能“能够自我学习、自我决策、自动控制”之后,论述了人工智能能给人类带来的解放、发展和机遇,并没有“加大造成伤害的风险”这一含义。 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在作答时,要注意以下两个步骤:一、筛选文本对照选项找谬误:提取文本信息,筛选,整合,对照选项,找出异同点,判断各个选项是否准确提取、筛选信息。二、结合文本联系实际灵活理解:文本中不能直接提取到,或者个别词句有变化,这样的选项未必是错的,需要学生学会灵活理解。灵活包括准确把握意思、准确分析语法结构。 |
|
录入时间:2021-03-06 10:3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