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笔下刘项的心思和表情·王子今》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太史公笔下刘项的心思和表情 王子今 读《项羽本纪》,都会注意到对垓下决战的精彩写述,楚霸王英雄生涯最后一幕的重要情节,让人印象至深。“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在太史公笔下,和项羽“力拔山兮”悲歌知名度大致相当的,还有刘邦的《大风歌》。“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有一样人未必识道理,然事事敢做,是他气大。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便是这样气。须是有盖世之气方得。”高祖“泣数行下”与“项王泣数行下”的表情记录,完全相同,一字不差。项羽歌“力拔山兮”,刘邦歌“大风起兮”,虽一胜一负,一败一成,一枯一荣,但两位各自均“气大敢做”的英雄,在彼此不同的故事情境中,却有相近的表现。一个失败的英雄,面对悲剧结局,自为壮歌,“泣数行下”。一个成功的英雄,面对“神光一万八千里”“西南扫地迎天子”的胜利庆典,同样在“自为歌诗”,“令儿皆和习之”之后,“泣数行下”。 在刘项故事两处各见“泣数行下”四字的背后,太史公有什么深意吗?对于项羽与刘邦之歌哭,太史公笔法近似的描写,是否意味着有意在二者之间的情感天平上维持了一种特殊的等衡,以此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呢?有关项羽言行的记述,吴见思说:“项羽力拔山气盖世,何等英雄,何等力量,太史公亦以全神付之,成此英雄力量之文”,而郭嵩焘特别指出,“垓下”史事的记述,“自是史公《项羽本纪》中聚精会神极得意文宇”,太史公对项羽事迹的回顾,固然倾注了自己深切的同情,然而基本史实的记录,应当坚持了严肃史家的清醒。就刘邦“酒酣”唱“大风”故事的描写,李晚芳有评价“沛中留饮,处处画出豁达大度”。“泣数行下”是否可以理解为“豁达”的表现,我认为还需要细心体味。而有的学者对刘邦这样的分析或许与太史公的意思有所接近,即功成名就后生发的空虚失落使他处于深层的精神痛苦中,寂寞与孤独,说不定也是让帝王垂泪的因由。 顾颉刚认为《史记》除了“生龙活虎,绘声绘色”,表现出“文学造诣之高”而外,“其史学见解之深辟又可知”。从刘项自为歌诗又“泣数行下”的记述形式中,或许可以体会太史公“史学见解之深辟”。 (摘编自2017年10月20日《文汇报》)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司马迁对“力拔山兮”“大风起兮”情节都进行了精彩的描述。 B. 在作者看来刘邦和项羽虽然结局不同,但都是气大敢为的英雄。 C. 对垓下史事的记述体现出司马迁作为严肃史家的坚守与清醒。 D. 刘邦在成功后的“泣数行下”是因为功成名就后的寂寞与孤独。 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引用郭嵩焘对垓下史事记述的评价,旨在强调司马迁在创作中坚守了史实精神。 B. 酒酣唱“大风”的描写反映了刘邦豁达的个性,对李晚芳的这一观点,作者持认同态度。 C. “生龙活虎,绘声绘色”,顾颉刚用这八个字肯定了《史记》在史学见解上的成就。 D. 从全篇看,作者对项羽、刘邦表情及背后内容的分析,运用了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11.作者认为“泣数行下”背后的“深意”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太史公笔下刘项的心思和表情·王子今》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D 2.A 3.(1)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2)从史学角度,真实呈现刘、项成败后的历史事实;(3)从文学创作层面,有意在刘项之间的情感天平上维持一种特殊的等衡(或:礼赞项羽是失败的英雄, 描述刘邦作为胜利者的悲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题干指定材料的内容,尤其是对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选“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是因为功成名就后的寂寞与孤独”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泣数行下’……而有的学者对刘邦这样的分析或许与太史公的意思有所接近,即功成名就后生发的空虚失落使他处于深层的精神痛苦中,寂寞与孤独,说不定也是让帝王垂泪的因由”,选项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选“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 B项,“对李晚芳的这一观点,作者持认同态度”说法有误。原文中说“李晚芳有评价‘沛中留饮,处处画出豁达大度’。‘泣数行下’是否可以理解为‘豁达’的表现,我认为还需要细心体味”,可以看出作者并不是完全认可李晚芳的观点。 C项,“顾颉刚用这八个字肯定了《史记》在史学见解上的成就”说法有误。原文中说“顾颉刚认为《史记》除了‘生龙活虎,绘声绘色’,表现出“文学造诣之高”而外,‘其史学见解之深辟又可知’”,所以顾颉刚用这八个字肯定的是《史记》在文学上的成就。 D项,“运用了引用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说法有误。文中并未使用正反对比论证。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把握题干的要求;然后回归原文,锁定答案涉及的内容范围,勾画关键语句;最后分析整理,用自己的话概括答案。 首先,明确要求。本题要求回答的是“作者认为‘泣数行下’背后的‘深意’有哪些”。然后,回归原文,勾画、分析关键语句。第三段开头说“在刘项故事两处各见‘泣数行下’四字的背后,太史公有什么深意吗”,这就提示了设题的区域,主要应在第三段的这句话之后。如第三段中“对于项羽与刘邦之歌哭,太史公笔法近似的描写,是否意味着有意在二者之间的情感天平上维持了一种特殊的等衡,以此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呢”,由此可知这深意是指“提升项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感召力”。如第三段中“太史公对项羽事迹的回顾,固然倾注了自己深切的同情,然而基本史实的记录,应当坚持了严肃史家的清醒”和第四段“从刘项自为歌诗又‘泣数行下’的记述形式中,或许可以体会太史公‘史学见解之深辟’”,由此可知这“深意”是指“司马迁真实呈现刘项成败的历史事实”;如第三段“而有的学者对刘邦这样的分析或许与太史公的意思有所接近,即功成就后生发的空虚失落使他处于深层的精神痛苦中,寂寞与孤独,说不定也是让帝王垂泪的因由”,由此可知,这“深意”是指“从文学创作的层面,司马迁礼赞项羽是失败的英雄,描述刘邦作为胜利者的悲凉”。最后,围绕这些内容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还需仔细甄别。 |
|
录入时间:2021-02-02 11:2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