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名著·蒋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流浪的名著 蒋新 ①中午的文化市场已经退去沸腾和热闹,人头攒动与淘宝捡漏的各色眼神终于渐渐收场,给这个季节的清冷腾出许多可以畅快呼吸的空间。冷风重新凝聚,换挡提速,自由鼓荡,在人们身边进行新一轮穿梭。冷风里的阳光十分柔和,暖暖灿灿的,宛如尼采的纤细之手,移动着抚摸着地上那些还没有撤走的物品,当然还有我的感觉。那些醒目的枣红色,宛如一群被冷落被流浪的红鹤,倔强在那个杂乱的地摊上,无奈而又高贵。 ②蹲下。捡起。端看。眼睛一碰触精装书面上的烫金书名,周身像被灌了一瓶六十二度二锅头似的,顿时热乎起来一一原来是群诺贝尔文学奖书籍悄无声息地集结在这冬季里! ③封面:《诺贝尔文学奖全集·41》,主编:陈映真。获奖年度:1966年。获得者:以色列作家约瑟夫·阿格农;瑞典作家、诗人奈丽·沙克丝……我呆了,瞬间把自己雕塑在冷风里。 ④书籍之“书龄”已经超越而立之年,开始在不惑之路上行走,可书们为什么会来到这里? ⑤我蹲在为阳光抚摸、为冷风扫射的地摊边,迅速将散放的枣红色书一本一本收集到跟前,一共十五本。从书的编码看,十五本只是这套诺贝尔文学奖全集的一部分,后边有无不敢断定,前面应该还有确凿的四十部——因为摆在面前的最小截止书目号是“41”。 ⑥“那些书呢?”我抬头问那人,直言不讳。 ⑦“哪些书?没有了,就这些。”黑瘦矮的摊主似乎有些不耐烦。地上那些落满一层尘土的书已被收集在无序的纸箱里。摊主准备走,把空间让给清冷的风。 ⑧摊主见我还在翻看,便跺着脚催问买不买。他急着要走,因为冷,因为要吃饭,因为到了散摊的正午时光。于是询价,掏钱,打包,在柔和清冷的阳光抚摸中,我把那摞枣红色书籍带回了家。 ⑨用白菜价格买来的那排枣红色,宛如钱塘江涌出的一线潮,整齐醒目地摆在书橱中央。然而,望着捡漏得来的书籍和由它们簇成的风景,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⑩市场和文化一接轨,就成为买卖文化的市场,一切与文化沾边的标识,比如青铜、陶瓷、字画、家具、钱币、刺绣、木雕等等,都贴着文化的标签,以古董的身份在不同的位置出现和交易。至于真假,新旧,年代,那就考验淘宝者的眼力、胆识和运气。书,自然是文化的,可是,在这交易文化的市场里,除了古籍和稀有版本受到收藏者淘宝者的青睐外,其他都白菜萝卜般地拥挤在地摊上。一堆一堆任人翻、任人找、任人看的书,在这里成为真正的落魄者和流浪者,既失去了“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高贵价值,也失去了可以归属的身份证。它们的高贵去哪儿了呢? ⑪寻找被遗失被冷落的那些高贵书籍,常成为我周末的主题。 ⑫在不同城市的文化市场和相同模样的地摊书摊上,我寻找到许多高贵的书籍,如四卷本《柳宗元集》,四卷本《乐府诗集》,三卷本《白居易集》等;八十年代初影印的《详解聊斋志异图咏》让我高兴了许多个夜晚,书中那些绘于光绪十二年的上百幅精致插图,是那样惟妙惟肖,清晰可人。稀有的图画,让蒲松龄笔下的聂小倩、崂山道士、席方平都有了可以直视的生命画像。还有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标着金圆券价格的鲁迅的、巴金的、吕叔湘的书籍;还有六十年代山东师范学院研究老舍、夏衍、郭沫若的书籍,在那些跳跃着细小草根的纸面上,尽管造纸的师傅想用绿色黄色淡青色来掩饰,依然如劳作者的皮肤那样粗糙。凹凸不平的汉字们倔强地排在那里,一言不发地留着自然灾害年代的苦涩和艰辛。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版的鲁迅著作单行本竟也在地摊上一一买齐。这些绝对正版,品相绝对在九品以上的不同思想的高贵者,各自在书橱的上上下下站位,摇曳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 ⑬坚强人格让我敬仰,倔强书格让我生出无边的敬意。 ⑭淘来的书群既有卓然自尊的高贵身份,又有正版合法的身份证和居住证。书中一枚枚不同模样不同规格的印章,还有不同方式的图书编码,都载着岁月痕迹与书一同存在,成为书无法分离的命运共同体。这些后来附加在书中的手写体和深深浅浅的印泥,证明这些书们曾经驻留的基地或者居住的地址。有的书中还有硬硬的或白或黄的借书卡,卡上还有借书人书写的潦草姓名和时间。这一切都成为书的正统履历。 ⑮好玩和好奇心曾促使我按图索骥,为书籍寻找曾经的家门,结果出奇一致,你寻找的单位不存在。 ⑯书大概在破产、改组、或者拍卖过程中,被迫卖掉的,或者任意让人拿走的。我见过无数书们被秤钩子称过以后,被塞进麻袋的狼狈和无奈。书的高贵身份瞬间被秤钩子剥夺,从高高的书架沦为不值钱的“废品”,然后到地摊上去流浪。 ⑰名著,尽管流浪过,也是流浪者中的高贵者。 ⑱每次抚摸,阅读这些血统正宗、出身名门的流浪书,感觉面对的似乎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书本,而是一位位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当手指划过,眼光走过,书籍也默默收藏起你的体温、感知和眼神,就像收藏每天的阳光那样,把发生的一切悄悄地融注在经过岁月沧桑洗礼的纸面里,成为你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出现的最好朋友与知己。 ⑲每一部书,特别是那些经过书摊地摊流浪后的书,都会成为一座有秘密有故事的房子,无论横版竖版精装简装简体繁体。书的一个钤印,一个刻本,一个年份,一行字迹,都在文化字面的脊梁上,留下烧不掉、丢不了、碾不碎、化不去的文化记忆。 1.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蹲下。捡起。端看。”短促的句式写出了“我”看到这几本枣红色书籍后的动作,也表现了“我”因它们醒目外表而产生的好奇之心。 B. 这十几本名著低廉的价格,说明在当今的文化市场上,书跟其他同样记载了文化历史的古董相比,皆已失去其应有的市场价值。 C. 文中写了书的种种被人随意处置的遭遇,如“白菜萝卜般地拥挤在地摊上”“被秤钩子称过以后,被塞进麻袋”,隐含着作者的痛心。 D. 本文记述了“我”发现散落的名著进而收集名著并寻找这些名著“身份”的经历,表达了对名著经久不衰的价值的崇敬之情。 2. 第⑬段写到“坚强人格让我敬仰,倔强书格让我生出无边的敬意”,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倔强书格”的理解。 3. 请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流浪的名著·蒋新》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①这些书之倔强在于它们不会因所处环境的不利而改变其内在品质。②这些书承载着其作者高贵的思想与不朽的灵魂。③这些书拥有的流浪经历使其内在意蕴更加丰富。④“倔强书格”是对这些流浪名著的高贵品格的评价。 3. ①为流浪名著的出现营造时空背景。②热闹人群退去的描写,凸显作者对当下文化市场一味逐利行为的不赞同(怅然)。③冷风(天气清冷)暗指流浪的名著无人问津的冷清处境。④柔和的阳光既暗指依然有人关注这些流浪名著,烘托出名著出现时作者内心的激动,也借此表现这些书籍的魅力。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B项,“书跟其他同样记载了文化历史的古董相比,皆已失去其应有的市场价值”错误,“皆”字范围扩大,第十段说的是“除了古籍和稀有版本受到收藏者淘宝者的青睐外”,可见并非所有书籍都已失去市场价值。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第⑬段写到‘坚强人格让我敬仰,倔强书格让我生出无边的敬意’,结合全文,谈谈你对‘倔强书格’的理解”,然后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理解该句的意思,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倔强书格”的内涵。 从文中来看,题干中的引文源自第十三段,考生应到上下文圈出描写“书籍”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如第十二段提到“依然如劳作者的皮肤那样粗糙。凹凸不平的汉字们倔强地排在那里,一言不发地留着自然灾害年代的苦涩和艰辛。……这些绝对正版,品相绝对在九品以上的不同思想的高贵者,各自在书橱的上上下下站位,摇曳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由此可知,这“倔强书格”表现在不因为所处的环境之不利而改变自己的高贵,虽然用来印制书籍的纸张粗糙,名著依然有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如第十七段“名著,尽管流浪过,也是流浪者中的高贵者”,第十八段“每次抚摸,阅读这些血统正宗、出身名门的流浪书,感觉面对的似乎已经不是简简单单的书本,而是一位位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当手指划过,眼光走过,书籍也默默收藏起你的体温、感知和眼神,就像收藏每天的阳光那样,把发生的一切悄悄地融注在经过岁月沧桑洗礼的纸面里,成为你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出现的最好朋友与知己”,最后一段“每一部书,特别是那些经过书摊地摊流浪后的书,都会成为一座有秘密有故事的房子……书的一个钤印,一个刻本,一个年份,一行字迹,都在文化字面的脊梁上,留下烧不掉、丢不了、碾不碎、化不去的文化记忆”,由此可知,经历的磨难越多,越彰显出书籍的价值,让其内在意蕴更为丰富;,流浪过的名著成为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和读者最好的朋友与知己,成为内涵丰富而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第①点对应“即使用来印制书籍的纸张粗糙,名著也有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第②点对应“这些绝对正版,品相绝对在九品以上的不同思想的高贵者,各自在书橱的上上下下站位,摇曳着厚重如山的独有风采”。第③点对应“成为经过生命体验的长者,成为读者最好朋友与知己,也成为内涵丰富而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作者用“倔强书格”来评价这些书籍是对“流浪名著”的评价。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段落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章第①段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先概括第一段中环境的特点,再分析其作用。从文中来看,“中午的文化市场已经退去沸腾和热闹,……冷风重新凝聚,……冷风里的阳光十分柔和,暖暖灿灿的……”,这些内容展现出“热闹退去、凉风清冷、阳光柔和”的环境特征,明确了环境的特点,再结合语段的位置来分析作用。语段是文章的开头段,开头进行环境描写,后文写到“名著的出现”,所以开头的环境描写为名著的出现营造了背景,而热闹退去的环境展现出当下文化市场上一味逐利的现象,而重聚的“冷风”暗示流浪名著的受人冷落的处境,而“冷风里的阳光”又暗示还是有人关注这些流浪的名著,从下文来看,当“我”看到那些名著时内心很激动,这阳光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也展现这些名著的魅力。 |
|
录入时间:2021-03-07 09:30: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