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争”与“崇让”: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比较·王大庆》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针对“争”,春秋战国时代的各主要学派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不争”的思想。一方面,在个人层面上,把“不争”看作是一种美德、一种值得推崇的处世哲学;另一方面,从社会制度设计角度,如何息“争”或消除“争”的负面影响也成为当时学者及统治者考虑的问题。 其中,《老子》中关于“不争”的论述最具有代表性。老子的《道德经》中提出“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遇到冲突时主动退让,不争先,不争强。在老子的思想中,“不争”和“无为”是互为表里的,“不争”并不是一味地消极退让,而是不妄为,不强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的目标,也就是说,“不争”实际上是一种高级形式的“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乃至于获胜仍旧是最终的目标,即“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此,在老子看来,所谓“不争”,绝非退出竞争,而是在竞争和进取的过程中处于谦卑的位置,不能只顾一己之私利的强争,而是应该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最终取得胜利。 孔子也始终把“争”视为人们对一己之私利的无度造求,认为它是导致一切冲突、仇恨和社会动乱的祸根。他在《论语·里仁》中说,“放于利而行,多怨”,为此,他提出以“义”制“利”,要求人们不要见“利”忘“义”。儒家认为为了平息或消除对一己之私利的争夺,必须要建立起完备而合理的等级制度,以此作为分配社会利益和荣誉的标准,要求人们各安其位,各获其利。荀子对此有着更为系统和完备的思考,一方面他把社会动乱的根源直指无度和无序的私利之“争”,另一方面则开出了以“礼”息“争”的药方,甚至认为“礼”的起源正是为了节制人们的欲望,防止人们的争斗。荀子所谓的“争则乱,乱则穷”可以说是先秦各派思想家的共识,也对中国后来的治国理念和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作为法家学派的代表,则敏锐地看到了人类社会中无所不在的“争”,而且,他还认识到不同时代的“争”有着不同的特点:“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在这里“竞”“逐”和“争”是同义语。他还指出,人口的增长和耕地与财货的紧张及不足是当今“民争”的主要原因。为此,法家提出了“耕战”的洛国理参,主张用“法”“术”和“势”钳制和消除这些恶性的“争”。与儒家提倡有等差的仁爱和礼制不同的是,墨家则主张用没有等差的“兼爱”来息“争”。 由此,我们看到,先秦各家学派均把“争”视为对一已之私利的争夺,并认为这样的“争”正是社会冲突与动乱的祸根,只不过在用以消除或缓解“争”的手段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如果说老子的“不争”思想指出了一条相对消极的进取之路,那么,以孔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则主张用“仁”“义”“礼”等较为积极的伦理和道德手段去制约甚至消除恶性的“争”所带来的危害,明确提出了作为“争”的对立面且更为积极的美德——“让”,用“让”来消解“争”。 (节选自王大庆《“尚争”与“崇让”: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比较》)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的各主要学派,都提出了“不争”的思想,他们对此的思考,既与个人修养相关,也和治国理政相关。 B. 老子对于“不争”的阐述,在先秦各家思想中最具有代表性,他的思想最能消除人们“争”的欲望,达到“无为而治”的境地。 C. 荀子开出的以“礼”息“争”的药方与孔子提出的以“义”制“利”一脉相承,他是自老子以来先秦各派思想的集大成者。 D. 法家学派不仅看到了“争”无所不在,还看到了不同时代“争”的区别,进而才提出了“耕战”的治国理念。 2. 下列对文章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来论述先秦各家对“争”的看法,既指出了个性,也指出了共性。 B. 文章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用各家学派自己的话语来证明观点,有理有据,说服力强。 C. 文章层层相因地论述先秦各家学派的观点,突出了儒家思想在各家中的领先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D. 文章先摆出先秦各家的“不争”思想,再对各家思想进行深入剖析,最后阐明要用“让”来消解“争”的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对于“争”,而子的思考比孔子更为系统和完备,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儒家学派中,荀子思想的价值更高。 B. 老子的思想中,“不争”实际上是更高层次的“争”,“不争”的目的是最终取得胜利,这表明道家思想也是积极进取的。 C. 在儒家看来,“让”是一种君子应该具有的美德,“让”应符合“礼”的要求,这对于治理国家有重要意义。 D. 先秦各家对“争”的看法中,法家认识较为深刻,而儒家的对策更为积极,二者结合,就能治理好国家。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尚争”与“崇让”:古代希腊与古代中国的竞争观念比较·王大庆》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审清题干,认真研读文本内容,仔细对应选项和原文之间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B,“他的思想最能消除人们‘争’的欲望”判断有误。原文说的是:“‘不争’并不是一味地消极退让,而是不妄为,不强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的目标,也就是说,‘不争’实际上是一种高级形式的‘争’,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乃至于获胜仍旧是最终的目标。”可见老子的思想并非消除人们争的欲望,这里的“不争”其实也是一种争的手段,“在老子看来,所谓“不争”,绝非退出竞争。”;选项C,“是自老子以来先秦各派思想的集大成者”有误,文本中并没有说荀子是自老子以来各派思想的集大成者。原文只是说:“荀子对此(争)有着更为系统和完备的思考”“荀子所谓的‘争则乱,乱则穷’可以说是先秦各派思想家的共识,也对中国后来的治国理念和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选项D,“法家学派不仅看到了‘争’无所不在,还看到了不同时代‘争’的区别,进而才提出了‘耕战’的治国理念。”原因与原文不符,法家提出“耕战”的治国理念是因为看到了人口的增长和耕地与财货的紧张及不足是当今“民争”的主要原因。原文是这样表述的:“人口的增长和耕地与财货的紧张及不足是当今‘民争’的主要原因。为此,法家提出了‘耕战’的治国理念”。故选A。 【2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项C,“突出了儒家思想在各家中的领先地位”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得出的结论:“由此,我们看到,先秦各家学派均把‘争’视为对一己之私利的争夺,并认为这样的‘争’正是社会冲突与动乱的祸根,只不过在用以消除或缓解‘争’的手段和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没有论证儒家思想的领先地位。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归纳、推断、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把握,认真斟酌选项内容对原文的概括、归纳、分析中出现的纰漏。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选项A,“荀子思想的价值更高”以偏概全无文无据。原文只是罗列先秦各个思想家对“争”的看法,根据常识储备应该是孔子的思想价值更高;选项B,“表明道家思想也是积极进取的”说法有误。文中明确指出了,老子的“不争”思想是相对消极的;选项D,“二者结合,就能治理好国家”太武断,文中并没有这样说。故选C。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
|
录入时间:2021-03-07 10: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