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和审美审视·陈永泉》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信息技术革命的进步是人类社会劳动的一次飞跃,以往的体力劳动渐进式地改变了人类的肌肉、韧带骨骼等生理机能,帮助创造出了美妙的艺术,那么,在愈来愈脑力化了的信息革命劳动中,也必将会促进人类创造出属于这一时代的崭新艺术。信息技术的革命已经在改变着人类的劳动方式、艺术创造的方式。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审美审视。 ②数码艺术有别于传统艺术的最显著特征是受众与艺术品之间的互动性、参与性。它根本性地颠覆了艺术审美基本原则和程序,使受众第一次真正地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批判地接受,把受众从艺术品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 ③互动较多地是在利用数码技术设备和作品的教学过程、游戏过程中,学会运用数码技术和艺术,可以使你的教学成效倍增,可以让你的游戏作品拥趸者众,增添受众的兴趣和技能。所以,在数码时代,过程也许比结果更为重要,而且,有了这么一个生动活泼的过程,结果也一定是出彩的,二者并行不悖,相互提携促进。 ④数码技术和数码艺术给受众提供了广泛参与的最大可能,也让艺术突破了作者和读者、台上和台下的樊篱,使艺术真正意义上走向受众,受众可以在缪斯女神面前充当一回创作者。如某些剧作中的人物命运安排,情节的增删、着色等,受众都可以参与到创作中去,一部作品的最后完成,可能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可能让这部作品永远没有一个结尾,永远处在改编变化之中。 ⑤我们知道,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一定的物质作为载体的,可是,人类历史上还没有一种艺术像被移易于数码磁片上后所表现出来的那样轻捷。它摆脱了传统物质媒介的桎梏,超越了现实实在物的各种限制。使艺术作品不再是象牙塔中的摆设,而真正地在艺术形式、艺术数量上有可能走向最广大的民众。因而,我们迎来了艺术审美的普众化的时代,也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创造了美的意境和美的氛围。我们的时代进入了一个“数码复制的时代”。 ⑥如今,一幅画、一段音乐、一个动漫作品,都可以在数码技术的千手观音面前,变得像捏面艺人手里的面团一样,可以任意摆布。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突破了传统的观众只能被动观赏接受的形式,可以让观众参与到作品的表现中来,也可以让观众参与到创作中来。传统的作为最终成果的艺术作品也许在以后将会改观,也许不再存在一成不变的躺在历史中的艺术作品。在这个时代,人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创作者,也成为观众,也成为批评者。可以说,这才是艺术的真正批评和解放,这才是艺术的真正回归。 (摘编自陈永泉《数字化时代和审美审视》)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信息技术的进步将彻底改变艺术的形式和人们审美的方式,数字化时代的审美审视研究迫在眉睫。 B. 数码艺术强调受众与艺术品之间的互动,颠覆了艺术审美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让受众实现完全接受。 C. 数码技术和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也可以让游戏作品更加受到青睐。 D. 数码艺术以数码磁片为载体,操作轻捷,使得艺术作品在艺术形式、数量上真正走向了最广大的民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信息技术革命的进步为立论前提,重点论述了数字化时代数码艺术的特点。 B. 文章在数码艺术与传统艺术的优劣比较中,强调数码艺术才是未来艺术的发展方向。 C. 文章以人们在缪斯女神面前充当创作者为例,证明了数码时代艺术可以真正走向受众。 D. 第⑥段通过举例、比喻、道理论证,将数码技术时代作品与观众间的关系表现得通俗易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码艺术把受众从艺术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受众的积极参与使艺术突破了作者和读者间的限制。 B. 受众可以在游戏中享受乐趣、参与剧本创作而改变人物命运等,可见数码艺术的参与互动具有直接及时性。 C. 数据时代,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突破了观众只能被动观赏接受的形式,人人都可随意摆布数码作品,体现了艺术审美的普众化。 D. 在数字化时代,艺术的真正回归可能实现,在这个时代,艺术作品可能永远没有最終,人人都可能是创作者或批评者。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数字化时代和审美审视·陈永泉》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A项,“将彻底改变”过于绝对,原文只是说“信息技术的革命已经在改变着人类的劳动方式、艺术创造的方式”;“迫在眉睫”不准确,原文说“我们有必要研究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下的审美审视”,是强调“必要性”而非紧迫性。B项,“让受众实现完全接受”错误,原文说“使受众第一次真正地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批判地接受,把受众从艺术品的束缚中解放了出来”,可见应是“批判地接受”。D项,“真正走向了”说法绝对,未然变已然,原文说的是“真正地在艺术形式、艺术数量上有可能走向最广大的民众”。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B项,“优劣比较”说法有误,作者以两种艺术比较,意在表明不同的特点,并非为了突出哪一种更优秀。故选B。 【3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C项,“人人都可随意摆布数码作品”曲解文意。原文是“人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创作者,也成为观众,也成为批评者”。故选C。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 (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 (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 (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 (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需要认真甄别。 |
|
录入时间:2021-03-07 10:3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