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震柳·梁衡》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震柳 梁衡 ①地震能摧毁一座山,却不能折断一株柳。 ②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原县一带发生了一场目前为止全球最大的地震。是日晚8时,风暴大起,遍地尘霾,天地颤动,山移、地裂、河断、城陷。黄土高原经这一抖,如骨牌倒地,土块横飞。所有的地标都被扭曲、翻腾得面目全非。大地瞬间裂开一条237公里长的大缝,横贯甘肃、陕西、宁夏。裂缝如闪电过野,将城池、村庄一劈两半,庄禾、田畴被撕为碎片。当这条闪电穿过海原县的一条山谷时,谷中有一片旺盛的柳树,闪电照样噼噼啪啪,一路撕了下去。但是没有想到,狂震之后,有一棵树虽被撕为两半,但又挺起身子,顽强地活了下来,至今仍屹立在空谷之中。 ③为了寻找这棵树,我从北京飞到银川,又坐汽车颠簸了四个多小时,终于在一个深山沟里找到了它。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站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纵横交错,遮住了半道山沟。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地震时它已约400岁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将近100年。 ④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心惊肉跳。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被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扯断,又从下往上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但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⑤柳树这个树种很怪。论性格,它是偏于柔弱一面的,枝条柔韧,婀娜多姿,唐人有折柳相送的习俗,取其情如柳丝,依依不舍之意。贺知章把柳比作窈窕的美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但在关键时刻,这个弱女子却能以柔克刚,表现得特别顽强。它常年扎根寒冷干旱的西北,尽力给大地最多的绿色。当年左宗棠进军西北,别的树不要,却单选中这弱柳与大军同行。“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它的根系特别发达,能在地下给自己铺造一个庞大的供水系统,远远地延伸开去,捕捉哪怕一丝丝的水汽。 ⑥我想,那海原大地震,震波绕地球两圈,移山填河,夺去22.82万人的生命,为什么单单留下这一株裂而不死的古柳?地震最常见的遗址是倒塌的房屋、错裂的山体和沉默的堰塞湖,这些无生命之物,只能苦着脸向人们展示过去的灾难。而这株灾后之柳却不同,它是一个活着的生命,以过来人的身份向我们宣示:活着多么美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扼杀顽强的生命。 ⑦我出了沟口翻上山头,再回望那株“百年震柳”,已看不清它那被裂为两半的树身,只见一团浓浓的绿云。约一百年前,在这里,地震撕裂了一棵树;约一百年后,这棵树化作一团绿色的云,缝合了地缝,抚平了地球的伤口。“震柳”不倒,精神绵长,塞上江南,绿风浩荡。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②段描述了约百年前海原地震的发生过程及造成的巨大破坏,这样写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做铺垫。 B. 本文语言凝练,格调昂扬,如第④段“撕肝裂肺,横扯竖揪”等四字短句简洁有力,“阳光暖暖地抚慰”“细雨轻轻地冲洗”则充满生命的温暖。 C. 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翔实的数据,比如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大地裂缝的长度、古柳的树龄、遇难的人数等,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生动性。 D. 文章运用对比手法,将平常木头剖面上年轮图案的美与古柳“惨不忍睹”的丑进行对比,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 2. 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这不只是一幅风景的图画,更是一座活着的博物馆,一本历史的教科书”。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百年震柳·梁衡》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答案:①开门见山,点明写作对象;照应标题,②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对“百年震柳”的描述和赞美。 3. 答案:①百年震柳,枝繁叶茂,是自然的美丽风景。②它见证了百年前的震灾和岁月的沧桑演变。③它教给我们生命的朴素道理:面对灾难要顽强、乐观,唯有坚守意志,坚强地活着,才能迎来希望和美好。④作者借此表达对“百年震柳”精神的热情赞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主要涉及人物形象、内容情感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结构,然后根据议论抒情的语句明确主旨,关注手法 。A项,“为下文表现‘震柳’生存环境的恶劣做铺垫”理解错误,强调地震的巨大破坏是为了衬托“震柳”的奇迹存活。C项,“增强了文章叙事的真实性”不妥,强调这些数据是为了体现“震柳”的存活令人震撼。D项,“目的在于引发读者对遭受巨大创伤的古柳的同情”理解错误,对比的目的是赞颂古柳生命力的顽强。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开头语段的作用,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结构上,开门见山地引出写作对象:震柳;并照应标题。内容上,引出下文对“百年震柳”的描述和赞美。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作品主旨及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分析作品结构,借助塑造的形象及议论抒情语句把握作品情感主旨。本题重点从“图画”博物馆””教科书”等方面来分析“震柳”存在的价值。从图画方面,“百年震柳”所构成的美丽画面,像一团浓浓的绿云,缝合了地球的伤口;从博物馆的角度,“震柳”历经百年沧桑变化,是历史的见证者:从教科书的角度,写出了“震柳”对人们的教育意义,即经历灾难也要坚强乐观面对,这样才能迎来希望和美好。 |
|
录入时间:2021-03-08 10: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