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与风有关·刘云芳》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与风有关

刘云芳

①我所居住的小区是个风阵。常常,南窗下绿化带的树木静止不动,像舒缓的乐曲正在抚摸它们的树干、叶脉和年轮。北窗外小区里那些柿子树、柳树却摇晃得厉害,树骨头里似乎正在进行一场我们倾听不到的摇滚。有时候,我会看看不远处的钢厂烟囱,厂房的结构被一座小山隐去,只留下烟囱高耸着,将这喷云吐雾的行为嫁祸给那座山。天气晴好时,白色的烟雾笔直笔直的,没有一丝犹豫。风大的时候,烟雾先是低沉,到了远处,又忽然高升,像一条被按住脑袋的白蛇又猛得抬起头来。我总是想象着烟雾弯曲时大风的嘶吼。

②小区里,几位刚收拾完花草的中年妇女在背风的地方吃饭,有人躺在一块破布上休息。她们围着红的蓝的头巾。风掀开其中的一角,让她们露出眉眼来。忽然,一块红头巾从谁的头顶掉下来,被风吹起,一直向前翻滚。几个人站起,从不同方向包抄,像在围追一只兔子。一场与风有关的恶作剧在上演。女人们奔跑着,用手拦,用脚挡。最终在河边,一棵矮树苗拦住了头巾。那女人在风里抖落红头巾上的土和碎树叶,其他的女人忽然笑得前仰后合。每天,隔着玻璃窗,看一群女人与风相处的细节,像是在看一部哑剧。那些彩色的头巾在风里翻飞的样子,让我想起蝴蝶,也想起我那些在异地打工的女性长辈。

③那年十一岁,我要到山那边的村子里上学。那时学校没有宿舍,冬天又格外冷,下学之后,我们裹着身子往各自寄居的地方奔跑,在风阵里努力挤出一条路。有段时间,我寄居在一对老人家里。他们住在两孔土窑洞里。窗口很小,窗户用白纸糊了,只在低处镶了一块方玻璃。他们家有一扇会说话的门,我每晚归来,伸手一推,它便吱呀呀一阵叫,告诉主人,有人进来。温暖的气息忽然撞在脸上,两张慈祥的脸迎接着我。窑洞里总有烤红薯、烤馒头片这样的小食物从他们手里递过来。我睡在最左边,像一只蜷着身子的小猫。狂风来袭的深夜,我能听到窗外树枝被吹断的声音。风在撕裂,在安静的冬夜里不知道疯狂地撕碎了什么。而我总在那个温暖的居所里胡思乱想,酝酿着各种莫名其炒的少年心事。我那时大约知道,未来会走得越来越远,许多美好只能在记忆里回放,却难以回头。

④后来的许多年,不管刮风下雨,我都要在规定好的日子归乡或者远行。我逐渐变成了一个对风不那么在意的人。父母总是从千里之外的故乡打来电话,说,他们遇到一场罕见的大风,这时,便向我发起追问:你那里有没有刮起大风?好像他们让风捎了什么东西来。我会伸长脖子,向窗外看看,这也像一个收信人的样子。

⑤我不太能通过风的声音辨别出什么,这完全不像我的二舅。二舅在失明之后,耳朵便开始长出透明的触角,哪怕再微小的声音也能吸引他的注意。他常年放牧一小群羊。几只白羊和几只黑羊,散落在小山坡上,像一局未下完的围棋。二舅远比羊更安静。他微微抬起下巴,嘴唇微张,他品饮风的味道,从那里边咀嚼那些无法言说的东西。近处的风是那般安静,远处的山风却把松涛搅动起来,变成一个巨大的漩涡。很快,整个山谷都安静起来。烈日灼灼,我“咔哧”咬下一口苹果。二舅却说了一声,“嘘!”我不知道他在辨别、迎接怎样一个声音,只好去远处独自采摘花朵。

⑥那天,我刚采好一大束花,便看到采买苹果的男人跟姥爷道别。他刚要坐上那辆驴车,就听见二舅喊,别走!那人以为二舅是在挽留他。对着姥爷笑了一下,便去拿鞭子。这时,却听到二舅又喊,等等,先别走。他便没再动。那是什么声音?在烈日之下,山谷里忽然涌来了一股凉气。接着,我们听到巨大的咆哮声。姥爷急匆匆跑到高处,站在二舅身后。我们看到一股高大的山洪从上游汹涌而来,它们冲撞着崖壁,携带着上游人们忘了或者没来得及收拾好的农具、蔬果和一些生活用品。那声音被河谷放大了,听起来让人恐怖。采买苹果的人没见过这阵势,早已经吓得两腿发软。

⑦有时风把河流的湿气吹到山上,吹到我们脸上,吹到羊毛里。二舅一句话也不说。只是用指甲帮我把花径上扎人的部分刮得圆润,又将它们编成花环,默默戴在我的头顶。

⑧相对于二舅听风的习惯,大舅更喜欢倾听人的声音。他常年穿梭于林间,去四面八方的村庄里跟人喝酒、聊天、交朋友,是条豪爽的汉子。后来他中风了,从此,一有人来,他就会哭上一场。他看见大山会哭,看见苹果树开花会哭,看见苹果树结果也会哭……如果说二舅是听风者,那大舅就像是造雨者——泪水凝成的雨把他的命运全部淋湿了。我的两个舅舅早早就去世了。姥爷表面上镇定自若,时常看着自己那两只粗糙的大手发呆。但“儿子”两个字却成为灌进他骨头里的长风,一旦提起,便让他瑟瑟发抖。

许多年后,我回到那座山上,一口唯一的井干枯了,像一只流干泪水的眼睛,里边所有东西都被风干,而当年的往事,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一阵阵风般从我心上掠过,站在那里,我变成一个储藏风的罐子。

⑩而现在,我天天看风向,看风级,不过是想为幼小的孩子挑选一个最佳的出行时间。等着天气和暖,无风的时候,我们就能一起站在阳光之下,让暖风给我们雕刻一个温柔的样子。那时,我母亲也会打来电话吧,她一定会问,你那里的天气好不好啊,风大不大。就像那些好天气都是她那里的大风吹过来的一样。

选自《散文百家》2019年第三期,有删改)

1. 根据第⑤到⑦段,简要概括二舅的形象特征。

2.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 简要阐述“风”在文中的作用。

4. 联系全文,探究作者寄寓在风里的情感态度。

下载Word版试题
《与风有关·刘云芳》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①安静从容,坦然承受命运的安排;②理解自然语言,充满生活智慧;③细心体贴,善良有爱。   

2. ①采用特写手法(虚实结合)。“我”定格在井前,山村荒废的现实与记忆中的人事交叠出现,表达出沧海桑田、人事不再的留恋与感伤;②对照衬托。以“一口唯一的井”“一只储藏风”的罐子串连“里边所有东西”“许多年”的人与事,两者形成小大的鲜明对比,表达了挥之不去的乡愁;③运用比喻,枯井如眼,“我”如罐子,往事如风,形象刻画了山村不在、世事沧桑的变迁过程,表达对故乡人事的缱绻痛惜之情和始终如一的乡野情怀;④结构上收束上文的回忆,将时空镜头切换到现实。   

3. ①线索作用。文中的“风”将自然与人生的风,风与异乡女人、寄居的老人和二舅、大舅等人的故事串连起来,使文章结构更紧凑;同时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②借助风塑造人物形象。借助风,无论是慈祥温暖的寄居老人、充满智慧的二舅还是苦命的姥爷、闲中作乐的异乡女子,都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③隐喻和象征作用。风在文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变迁的世事和温暖的亲情牵挂。   

4. ①对乡村衰落和纯朴乡情逝去的留恋与伤感;②对代代传承的亲情的颂扬;③对命运拨弄下亲人遭际的伤感与审视;④对漂泊异乡的人们的理解与关切;⑤对现代文明中人们之间的疏离的隐忧。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散文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章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第⑤段中,“他微微抬起下巴,嘴唇微张,他品饮风的味道,从那里边咀嚼那些无法言说的东西”。二舅眼睛失明后,耳朵却很灵,他安静从容,能坦然承受命运的安排。第⑥段,“等等,先别走。”二舅能听到远处山洪暴发的声音,他理解自然语言,充满生活智慧。第⑦段,“二舅一句话也不说”“ 用指甲帮我把花径上扎人的部分刮得圆润,又将它们编成花环,默默戴在我的头顶”,二舅细心体贴,善良有爱。

【2题详解】

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①“像一只流干泪水的眼睛”“我变成一个储藏风的罐子” 运用比喻,枯井如眼,“我”如罐子,往事如风,形象刻画了山村不在、世事沧桑的变迁过程,表达对故乡人事的缱绻痛惜之情和始终如一的乡野情怀。②“枯井”是眼前实景,“当年的往事,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一阵阵风般从我心上掠过”这里是回想,是虚写,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我”定格在井前,山村荒废的现实与记忆中的人事交叠出现,表达出沧海桑田、人事不再的留恋与感伤。③以“一口唯一的井”“一只储藏风”的罐子串连“里边所有东西”“许多年”的人与事,这里运用了对照衬托的手法,表达了挥之不去的乡愁。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文章意象作用的能力。如果文章中引入特别重要的景物,其作用不外乎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揭示主题等。有时物象反复出现,串起了相关情节,从而成为了文章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文章题为“与风有关”,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风”又多次在文中出现。“风”这一特定的意象,在文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从结构上看,文中的“风”将自然与人生的风,风与异乡女人、寄居的老人和二舅、大舅等人的故事串连起来,使文章结构更紧凑;同时还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可见,“风”在文中起着线索的作用。(2)从人物形象塑造上来看,作者借助风,无论是描写寄居老人、二舅还是姥爷、异乡女子,都形象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可见,“风”有效地烘托了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3)从突出与深化主题上看,风在文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变迁的世事和温暖的亲情牵挂。 “风”的隐喻和象征作用使主题形象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的能力。探究情感和意蕴离不开对文章主题的分析,文章的主题是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探究意蕴和情感就立足于文章的主题,应该从作者背景、人物特征、情节发展、语言情感色彩、整体倾向等多方面进行剖析。作者借助“风”这一意象,表达了对乡村及亲人们的多种复杂的情感,具体分析如下:①“许多年后,我回到那座山上”“当年的往事,当年居住在这里的人一阵阵风般从我心上掠过”“我成了一个储藏风的罐子”,这些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乡村衰落和纯朴乡情逝去的留恋与伤感;②过去,母亲打电话,总是问“你那里有没有刮起大风?”还有二舅的听风细节,都表达了作者对代代传承的亲情的颂扬;③“如果说二舅是听风者,那大舅就像是造雨者——泪水凝成的雨把他的命运全部淋湿了”。两个舅舅早早就去世了,“儿子”两个字却成为灌进姥爷骨头里的长风,一旦提起,便让他瑟瑟发抖。表先了作者对命运拨弄下亲人遭际的伤感与审视;④“那些彩色的头巾在风里翻飞的样子,让我想起蝴蝶,也想起我那些在异地打工的女性长辈。”这些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漂泊异乡的人们的理解与关切;⑤文章开头对厂房、烟囱烟雾的描写,表现了对现代文明带来的担忧;现在“我”看风,“不过是想为幼小的孩子挑选一个最佳的出行时间”,表现了作者对现代文明中人们之间的疏离的隐忧。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题解题策略

1.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要求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作品的深刻思想。文学作品的主题往往具有多义性,包括情感意义、审美意义、形式意义等,这就决定了文学作品解读的多元性。当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更依赖于读者的文学素养、感受能力和体悟水平。

2.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研究者指出,中华民族心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凝聚力。②富于同化力。③爱好自然,追求光明。④主静,爱好和平。⑤中庸、稳重。⑥一统性。⑦知足。

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可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入手,进行一定的探究思考。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实质上就是第1点的延伸,“不同角度”就是“有创意的解读”,更是一种“个性化阅读”。特别强调考生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所谓的“自己的理解” “自己的观点”不是“为所欲为”、 “信口开河”,是依据文本而合理推断。

录入时间:2021-03-08 1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