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举人·揭方晓》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武举人 揭方晓 晚清年间,河北小黄庄大户人家之子黄大虎,自幼习武,加之骨骼清奇、悟性颇高,一时进步神速,小小年纪便打遍四里八乡无敌手。其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锐、棍、槊、棒、拐、流星锤十八般兵器样样精熟,可最喜欢的,还是使唤双刀,据说手上双刀一旦使唤开来,方圆几丈之内,万物俱没,只有刀影重重,如披风护体,端的是水泼不进,针插不入。那年,承老佛爷开恩,武科重启。黄大虎心中一动,毅然进京赴考,不意在万千武林人士中脱颖而出,竟中了举,成为一名响当当的武举人。旋即被朝廷授予相应武职,入军中效力。不过,也有传说,说是黄大虎中武举,并不全是凭本事,而是其父变卖家产,四处打通关节所致。因此,私下里有人就把这事当成笑话,闲得无聊时搜刮出来取乐。 不几年,满清去,民国来。黄大虎脑子一时转不过弯来,不愿为新军、新政府、新权贵们效力;又不至于完全不开窍,逆潮流而动,成为人人唾弃的满清遗老遗少,遂慨然解甲归田,每日耕作,不问时事,与一般村民无异。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尽管中武举人那一段已成为故事,可还是经常被村民们抖落出来,笑话他。且每抖落一回,就有新料冒出,源源不断,处处都是包袱,让这故事愈发鲜活、生动。黄大虎每回都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辩解,说自己这个武举人货真价实,凭本事考取的。 大家自然不信,即便是相信的,这时也装着不信。黄大虎气恼不过,一阵风似的把挂在家墙壁上的双刀拿来,当众使唤,以证清白。一声嘶吼才罢了,霍霍刀风顿起,只见一刀横断大江,二刀划开天际,三刀惊落人魂,四刀退却三军,五刀顿灭心火,六刀收拾心境……一套“迷踪刀法”堪堪使罢,风收云歇后,黄大虎脸不红,气不喘,悠然而立。大家心里暗自叫好,明白这可是真本事呢。可嘴上不服输,下回照样笑话他。 平淡的生活,需要永恒的乐子。没有乐子,还叫生活么? 可是,这种平淡的生活,突有一日就被打破了。那天,随着一阵枪炮声,村子里来了一群身材矮小、粗壮,又毫无教养的日本兵,膏药旗满地飞,三八大盖上刺刀闪着寒光。日本兵在村里横行作恶,慑于枪炮的淫威,村民们都敢怒不敢言,看上去就是一群温顺的羔羊。舒服的日子才过了几天,日本兵就生气了。因为只要夜幕降临,总有那么一两个落单的日本兵,喉咙被利刃割断,见了阎王。害得日本兵连起夜小解,都得一群一群、一队一队地去,生怕一时不慎落了单,糊里糊涂成了刀下之鬼。起初,日本兵、汉奸队四处侦缉,时而怀疑是惹不起的“八哥”,时而怀疑是不敢惹的“四爷”,时而怀疑是残忍的“统字辈”或“中字辈”,压根儿就没往村民们这群温顺的羔羊那方向想。 一天夜里,一倒霉落单的日本兵正在草垛子边小解,一黑影倏地出现,手中大刀往这日本兵喉咙处轻轻一抹,日本兵顿时污血横飞,倒地身亡。可没想到的是,这是狡猾的日本兵设下的一个陷阱,顷刻间,大队日本兵就从埋伏的黑暗里“呼啦啦”地冲了出来,向着那黑影拼命地放枪。那黑影大惊之余,翻身飞奔,几个起落,就消失在山林尽头。日本兵眼看追不上,又胡乱地放了一顿枪,收兵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心中有数的村民们,在后山一个隐蔽的山洞里找到那个黑影,正是黄大虎。只是黄大虎身中四枪,早已奄奄一息。村民们含泪扶起黄大虎,急切地呼唤他的名字。黄大虎心头一热,艰难地睁开眼睛,一字一顿地问:“我,我,我是真武举人不?”“你当然是真武举人!”村民们齐齐地肯定道,没有丝毫犹豫。 黄大虎笑着吐尽了最后一缕气息,双手一撒,手中双刀跌落于地,铮铮作响。那声响,如万马奔腾,巨浪拍岸;又似虎啸山林,龙吟江海,响遍河南、河北。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3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对黄大虎的介绍,颇有传奇色彩,能够很好地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 因为父亲打通关系让自己中举,所以面对村人的调笑,黄大虎只能“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辩解”。 C. 小说第四段写黄大虎使“迷踪刀法”,手法夸张,用语简洁利落,但形象地展示出刀法的力量。 D. “你当然是真武举人”一句,通过村人的含泪肯定,突出黄大虎“武举人”的名副其实,呼应标题。 2.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黄大虎的形象。 3.赏析小说最后画线句子。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武举人·揭方晓》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①有习武天赋,武艺高强:黄大虎自小精通十八般兵器;参考武科,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②耿直憨厚,有自尊:面对村人的调侃、笑话,黄大虎“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辩解”;为证明自己是真武举人,当众展示刀法,以证清白。③勇猛,有侠义之心:面对横行作恶的日本兵,用自己的方式反抗。 3.①夸张地写双刀跌落于地的铮铮声响,突出黄大虎的行为在村人心中产生的巨大震动,让黄大虎这一耿直勇猛,富有侠义的武举人形象更丰满。②暗示村人心中反抗的勇气被激发,且终将成为燎原之势。③增添故事的感染力和悲壮色彩,引发读者内心激荡之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因为父亲打通关系让自己中举,所以面对村人的调笑,黄大虎只能‘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辩解’”错误,由原文“也有传说,说是黄大虎中武举,并不全是凭本事,而是其父变卖家产,四处打通关节所致”“黄大虎每回都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辩解,说自己这个武举人货真价实,凭本事考取的”“大家自然不信,即便是相信的,这时也装着不信。黄大虎气恼不过,一阵风似的把挂在家墙壁上的双刀拿来……”“黄大虎心头一热,艰难地睁开眼睛,一字一顿地问:‘我,我,我是真武举人不?’‘你当然是真武举人!’村民们齐齐地肯定道,没有丝毫犹豫”几处可以看出,黄大虎中举是凭真本事,“涨红了脸”是因为气恼所致,也是因为他憨厚的性格。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从题干来看,本题问的是“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黄大虎的形象”,是考查人物的特点。要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即列举文中反映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要有分析。 第一,由原文“河北小黄庄大户人家之子黄大虎,自幼习武,加之骨骼清奇、悟性颇高,一时进步神速,小小年纪便打遍四里八乡无敌手。……方圆几丈之内,万物俱没,只有刀影重重,如披风护体,端的是水泼不进,针插不入”可以看出,黄大虎自小精通十八般兵器;参考武科,在千万人中脱颖而出,体现出黄大虎有习武天赋,武艺高强; 第二,由原文“黄大虎每回都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辩解,说自己这个武举人货真价实,凭本事考取的”“黄大虎气恼不过,一阵风似的把挂在家墙壁上的双刀拿来,当众使唤,以证清白。一声嘶吼才罢了,霍霍刀风顿起,只见一刀横断大江,二刀划开天际,三刀惊落人魂,四刀退却三军,五刀顿灭心火,六刀收拾心境……”可以看出,面对村人的调侃、笑话,黄大虎“涨红了脸”“结结巴巴地辩解”;为证明自己是真武举人,当众展示刀法,以证清白,体现出黄大虎耿直憨厚,有自尊心; 第三,由原文“一天夜里,一倒霉落单的日本兵正在草垛子边小解,一黑影倏地出现,手中大刀往这日本兵喉咙处轻轻一抹,日本兵顿时污血横飞,倒地身亡”“黄大虎笑着吐尽了最后一缕气息,双手一撒,手中双刀跌落于地,铮铮作响”可以看出,面对横行作恶的日本兵,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体现了黄大虎的勇猛,有侠义之心。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句子题一般要先明确手法,主要是修辞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答题时先弄清句子的含义,然后辨析手法,最后挖掘句子内部是否隐藏着作者的情感。有时候赏析句子还要注意与上下文的内容相关联,不能孤立地理解,要与小说的情节、人物、主旨相联系。 第一,从修辞手法来看,“如万马奔腾,巨浪拍岸”“似虎啸山林,龙吟江海”“响遍河南、河北”,使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把双刀跌落于地的声响比喻成万马奔腾、巨浪拍岸、虎啸山林、龙吟江海,且响遍河南,突出黄大虎的行为在村人心中产生的巨大震动。 第二,从人物形象的角度来看,“黄大虎笑着吐尽了最后一缕气息,双手一撒,手中双刀跌落于地,铮铮作响。那声响,如万马奔腾,巨浪拍岸;又似虎啸山林,龙吟江海,响遍河南、河北”,用双刀落地的铮铮声响,突出表现了黄大虎这一耿直勇猛,富有侠义的武举人形象。 第三,从主旨上来看,“响遍河南、河北”,暗示村人心中反抗的勇气被激发,且终将成为燎原之势。 第四,从表达效果上来看,“黄大虎笑着吐尽了最后一缕气息,双手一撒,手中双刀跌落于地,铮铮作响”,英雄人物终归死去,增添故事的感染力和悲壮色彩,引发读者内心激荡之感。 【点睛】小说文本阅读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种常考样式。阅读文本时要紧紧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圈点勾画。通过对标题、开头、结尾、意蕴深刻处以及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的圈点勾画,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为快速而准确地答题作准备。小说试题的命制往往围绕“三要素一主旨”进行,答题时要弄清各题考查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所指向的小说三要素及主旨答题。 |
|
录入时间:2021-02-02 11:4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