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剧种艺术个性,警惕“泛剧种化”》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地方戏曲获得了一些发展,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剧种消失速度加快。剧种消失的原因是多样的,个性消失,存在的必要性消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如何保持剧种的艺术特性,警惕“泛剧种化”,值得重视。 所谓“泛剧种化”,是指在地方戏曲发展中,出现消解剧种艺术个性、模糊剧种特征的现象。音乐最能集中体现一个剧种的个性特征,但是,当下地方戏曲剧种音乐的发展走了一条模式化的道路,不仅音乐技术甚至连音乐语汇都一概取自大剧种和外来音乐,唱腔上的“串秧子”、场景音乐的歌剧化也比比皆是。一出戏开演,如果提前不告知剧种,开幕曲响起,直至合唱出现,仍然无法辨别,是常有之事。可能直到主演开唱,方可恍然大悟。再细听下去,戏面唱腔创作平庸,缺乏剧种音乐本来应有的鲜明、浓郁、抓人的风格神采。整台音乐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与本剧种的唱腔音乐几乎完全是两张皮。 的确,绝大多数地方戏曲都是在近、现代兴起,处于急切谋求发展的“生长期”阶段。他们以开放的姿态向外界汲取营养,包括向比较成熟的京昆学习也没有错,但音乐应该表现戏曲的内在特征,而绝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直接运用京剧曲牌,使用京剧锣鼓,甚至套用京剧的唱腔、板式……导致地方剧种“京剧化”。 地方戏曲的地方性,是其存在的逻辑和价值。不同剧种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不同地区民众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地方戏曲作为不同地域文化模式的结晶体,形成于不同地区长期形成的历史、地理、文化环境中,同当地民众的语言、习俗、性格、气质、道德、情感等等具有紧密联系,同当地民众深层的心理内容形成对应,所以它们不仅独具风姿,也格外容易激活相应的心理和情感。“乡音耳熟”,地方戏曲因此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稳定性。另一方面,地方戏曲也以艺术美的独特性以及不可取代的技术积累和文化积淀,给异地观众带来“惊艳”感。同样是《白蛇传》,美丽善良多情的白素贞在京剧里是姓“京”,到了昆曲中便姓了“昆”,而常香玉演来则全然是一位河南白娘子。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所以,忽视剧种的个性价值,其实质是对戏曲文化多样性的不珍惜。轻易地丢弃地方特色来追求所谓的成熟,甚至不加分析地盲目要求每个副种能古能今、能中能外,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一个剧种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艺术创造,就会失去其本身的光彩,必将丧失被尊重和保护的资格,也终将被时代和观众所淘汰。因此,在当前地方戏的发展中,需要自觉地把对剧种建设的追求融入艺术剧目的创作中,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努力克服“泛剧种化”毛病。特别是在当下信息传递快捷、剧种之间交流普遍的情况下,不仅需要本土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同时还要在剧本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珍惜剧种的艺术个性及文化积累。此外,许多新剧目在创作中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希望这些外请的主创人员也努力去了解和研究所涉足的剧种,对该剧种艺术有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草率地用“通用”艺术语言去改造它们。 当然,保持个性绝不等于不发展。地方戏从来都不是以一种狭隘的地方性来吸引观众的,而是兼以浓郁的民族民间审美情趣,和合乎规律的独特形态的美来完成艺术表达。人们对一个剧种传统经典唱腔的喜爱,并不仅仅因为乡音耳熟,更希望看到经过历代艺人集体创造和筛选后,艺术形式表现出的经典品质。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达应该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剧种建设中,我们要把追求艺术个性同形丰富、锤炼提升三者紧紧结合起来。 —一节选自《保持剧种艺术个性,警惕“泛剧种化”》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一些地方戏曲剧种音乐技术、语汇和唱腔峡乏剧种音乐本身的风格神采,音乐歌剧化、西洋化问题严重,与本剧种的唱腔音乐完全是两张皮。 B. 地方戏曲与当地的地域文化和民众的心理情感紧密联系,给人们带来独特的艺术享受。 C. 地方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因为是以开放的姿态向其他剧种汲取营养,所以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 D. 创作者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是保持地方戏个性价值,克服“泛剧种化”的基础。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近年来地方戏面临的问题为立论前提,论述了警惕“泛剧种化”,保持剧种的艺术特征的重要性。 B. 文章在分析近年来出现的“泛剧种化”现象的基础上,辩证分析了地方戏保持个性与创新发展的辩证关系。 C. 文章在论述地方戏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稳定性时,列举了《白蛇传》来加以论证。 D. 文章在论述“要保持剧种的艺术个性”这一问题时,强调了本土创作者对唱腔音乐坚守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地方戏曲的发展过程中,如果我们不能克服“泛剧种化”问题,就有可能导致这些剧种的消失。 B. 一个剧种轻易地丢弃地方特色追求所谓成熟,缺乏个性、缺乏独特的艺术创造,就会失去其本身的光彩,必将丧失被尊重和保护的资格,也终将被时代所淘汰。 C. 现在许多新剧目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可见本土创作者的专业水平不高,地方戏曲需要创新发展。 D. 地方戏往往都是以一合乎规律的独特形态的美以及浓郁的民族民间审美情趣来吸引观众的,它独特的艺术个性始终绽放着光芒。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保持剧种艺术个性,警惕“泛剧种化”》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C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程度不当。“完全是两张皮”错误,原文是“几乎完全是两张皮”。C项,“因为是以开放的姿态向其他剧种汲取营养,所以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强加因果。原文为“以开放的姿态向其他剧种汲取营养是无可非议的,但绝不能以学习为理由实行简单的拿来主义。”D项,“克服‘泛剧种化’的基础”曲解原文,根据原文“在唱腔音乐上坚守个性”,只是保持地方戏个性价值的一个方面,而并非基础。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C项,论据与论点的关系分析不当。结合文本内容“同样是《白蛇传》,美丽善良多情的白素贞在京剧里是姓‘京’,到了昆曲中便姓了‘昆’,而常香玉演来则全然是一位河南白娘子。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分析可知,举《白蛇传》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地方戏曲也以艺术美的独特性,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故选C。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可见本土创作者的专业水平不高,地方戏曲需要创新发展”强加因果,观点推断不合理。结合“许多新剧目在创作中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希望这些外请的主创人员也努力去了解和研究所涉足的剧种,对该剧种艺术有应有的尊重,而不是草率地用‘通用’艺术语言去改造它们”分析可知,“喜欢外请主创人员”并不能否定本土创作者的专业水平,也不完全是地方戏曲创新发展的需要。故选C。 |
|
录入时间:2021-03-09 09:0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