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发展的哲学追问·高春花》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城乡融合发展的哲学追问 高春花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文明世界的两个空间实体,彼此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和互动关系。从哲学层面探究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合理性,对我们思考如何通过振兴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城乡关系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产物。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分工极不发达,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结合在一起,整个社会呈现为混沌的空聚合体,没有城市也无所谓乡村。马克思、恩格斯指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民族内部的分工,首先引起工商业劳动和农业劳动的分离,从而也引起城乡的分离和城乡利益的对立”。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讨论“临海城市”时就深刻揭示了城乡隔离的状况。城乡对立最初表现为乡村对城市的统治,住在乡村庄园和城堡、作为乡村社会代表的封建领主是城市的主宰,他们征收税赋、摊派劳役,行使城市行政管理权与司法审判权。 随着工业文明的崛起,城市生产方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优势,乡村被纳入城市生产体系。这种以城市为主导的城乡对立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城乡对立也带来了诸如乡村的残破和城市的畸形等问题,并逐渐成为生产力发展乃至恩格斯所称的“一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新的生产力将打破旧的城乡对立而形成新的生产关系,城乡关系必将由对立走向融合。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前世今生”为时空视域,科学分析了城乡关系由同一到分异再到融合的路径,体现了城乡关系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中国的城乡关系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金局,“三农”问题仍然突出。同时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因素,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存在着城市和农村发展不平衡问题,发达的城市和落后的乡村共处于城乡空间,形成了空间极化现象。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把握我国城乡发展实际,提出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任务。一方面,牢固树立共同体思维,科学理解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工人与农民的关系,积极探索“三农”优先发展的政策导向,激活农村的内生发展动能。另一方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有效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提升农村的“内在气质”和“外在颜值”,强健农村发展的“骨骼”和“如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集中反映了党对城乡关系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城乡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伦理要求。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 对于“城乡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乡关系”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社会分工。 B. 工业文明时代,城市生产方式取得了比较明显的优势,进而出现“城乡对立”现象。 C. 城乡隔离和对立带来种种问题,最主要危害在于乡村残破,阻碍了社会发展。 D. 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中国人民不断努力,我国已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发展。 2. 下列对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开宗明义,首先阐明了从哲学层面探究城乡融合发展问题的现实意义。 B. 文章先论述人类社会城乡发展的一般规律,再具体分析我国城乡融合的问题。 C. 作者论述西方和我国城乡发展过程时都遵循从古代到现代的顺序,逻辑清晰。 D. 文章引用了马、恩和亚当·斯密的经典论述作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低下,没有城市也没有乡村,因此不存在城乡融合问题。 B. 在马、恩看来,生产力发展将使城市和乡村合二为一,从而彻底解决城乡融合问题。 C. 发达的城市和落后的乡村共处造成空间极化,是现阶段我国城乡关系的重要问题。 D. 为破解我国现阶段的城乡发展不平衡,党中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城乡融合发展的哲学追问·高春花》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等等。B项,“进而出现‘城乡对立’现象”分析错误,据第二段可知城乡对立在工业文明之前就已经存在。C项,“最主要危害在于乡村残破”分析错误,据第三段中恩格斯的话可知,城乡对立的危害绝不止于乡村残破。D项,“我国已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共同发展”分析错误,据最后两段可知我国城乡发展正趋向融合,而非已经实现城乡融合。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项,“都遵循从古代到现代的顺序”分析错误,作者在论述西方城乡关系发展历程时,并未涉及现代;而论述我国时对改革开放前的过程一语带过。故选C。 【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章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先要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表现作者观点态度的句子;再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最后通过文中不同观点态度的比较,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B项分析错误,据第三段可知,城乡关系“由同一到分异再到融合”,这里的融合并非“同”,将其解释为“合二为一”不符合文章意思。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如何审题? (1)从题干用语上明确考查重点和阅读区间: ①题干中出现“‘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对重要概念、句子的考查,暗示了筛选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段中。 ②题干中出现“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用语,表明是在考查信息的筛选和整合,筛选区间不是固定的,一般分布在几段甚至全文。 ③题干中出现“对原文思路的分析”用语,表明考查的是对全文论述思路或段内层次分析及文意概括,筛选区间是全文或一段。 ④题干中出现“推断”词语,表明是在考查推断能力。筛选区间一般在文章后一两段,或者全文。 (2)从题干用语“正确”或“不正确”上判断试题难度及做题方法。一般而言,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大,必须综合运用比对法和排除法;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题目难度小,一定要用好比对法。 |
|
录入时间:2021-03-09 09:2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