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①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作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依我看,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②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我们知道,在古希腊有个斯巴达,那里的生活被设置得了无生趣,其目的就是要使男人成为亡命战士,使女人成为生育机器,前者像斗鸡,后者像母猪。这两类动物是很特别的,但我以为,它们肯定不喜欢自己的生活。但不喜欢又能怎么样?人也好,动物也罢,都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③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份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痩,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①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噢噢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才把糠兑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它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作“猪兄”。 ④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儿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逮不住它。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②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至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至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⑤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注]①劁:阉割(猪)。②看青:守护未成熟的庄稼。 1. 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笔下这只特立独行的猪被赋予人性化色彩,因为摆脱了猪的普遍命运,具有自然、野性的特征,成为反抗压制、追求自由的象征。 B. 作者描述了这只特立独行的猪的各种本领,尤其是学汽笛叫,表达了“我”对它的喜爱与尊敬,为后文它的成功逃脱、获得自由埋下伏笔。 C. 文中的“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下乡知识青年,同情这只猪,却又不敢对抗领导,是特定年代知识分子心态的写照。 D. 王晓波与鲁迅一样,除了反对强者专制,也反对弱者的自甘沉沦,他对特立独行的猪的赞扬,其实就是对“安于被设置的生活的人”的批评。 2. 作者笔下特立独行的猪不同于流俗、不宥于成规,这一特点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3. 试分析本文与巴金的《小狗包弟》在时代背景和语言风格方面有何异同。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王小波》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1)形象:它是肉猪,却不肯长肉,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2)行动: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面对人之合围,能潇洒应对,从容逃逸。(3)特长:它会模仿各种声音,如学汽车、拖拉机、汽笛叫。(4)性格:①崇尚自由,它不呆在圈里,像猫一样到处逛。②爱憎分明,对友好者亲近,对敌视者戒备。③它机警敏锐,对邪恶的势力有着高度的警惕性,谁也没办法把它劁了。④它勇敢不屈,不安于命运设置,敢于反抗专制势力,义无反顾地逃出被设置的生活,成了一只野猪。(5)遭遇:因被扣上破坏生产的罪名而遭到围剿。 3. 背景相同:“文革”期间那段扭曲人性的岁月,那个非理性的时代。 风格迥异:①巴金:理性的陈述忏悔,平实质朴,含泪的控诉、严酷的自审。如“不能保护一条小狗,我感到羞耻;为了保全自己,我把包弟送到解剖桌上,我瞧不起自己,我不能原谅自己”——痛苦、自责、一辈子的煎熬。②王晓波:非理性的言说方式,诙谐幽默,带笑的讽刺、幽默的调侃。如在人猪大战中,猪的从容不迫反衬出人的荒唐可笑,非理性的言说方式呈现出荒诞与反讽的审美特征,带给读者轻松愉悦的阅读体验。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的分析和艺术手法的分析”,然后浏览每个选项,逐一进行分析研究。本题中,B项“为后文它的成功逃脱、获得自由埋下伏笔”理解错误,因为它会学汽笛叫,所以领导痛恨它,因此是为后文它的遭遇——领导痛恨,予以专政埋下了伏笔。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从表层及深层对文本中的文学形象进行分析。重点抓住文学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正面和侧面描写。本题考查的对象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题干说它“不同于流俗、不宥于成规”,意思是说它与别的猪不一样,它不像别的猪安于被屠杀的命运,因此应该在文中总结它和别的猪不一样的句子。它在长相上和别的猪不同,它虽然是肉猪,却不肯长肉,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它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对于它喜欢的人,它允许他们靠近两三米,对于它不喜欢的人,它看到了就跑,因此人们也不能把它劁了;它会模仿各种声音,如学汽车、拖拉机、汽笛叫。人们一听到它学的汽笛叫,就早早收工回家了,因此它被扣上破坏生产的罪名而遭到围剿,在围剿的过程中,它镇定自若,从容不迫,并且很聪明的寻了空子逃了出去,最后成了一只野猪。以上这些内容,都表示了这只猪的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综上所述,作出总结即可得出答案。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了解文章《小狗包弟》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语言风格,再结合本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语言风格,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首先分析时代背景方面,《小狗包弟》和《一直特立独行的猪》这两个故事都是发生在“文革”期间,这一时期,社会各界都陷入了长期瘫痪和不正常的状态,这一时期的人们思想也扭曲变形。再来分析语言风格方面,这两者是不同的。巴金在讲述“小狗包弟”事件时,语言质朴,《小狗包弟》给人的印象如同听述一个故事,因为它不使用华丽的语言,几乎每一句话都没有修饰成分,如同口语,朴实而明快,准确简洁地表达了作者所要表达的一切。比如作品开头写道:“一个多月前,我还在北京,听人讲起一位艺术家的事情,我记得其中一个故事是讲艺术家和狗的。”语句结构简单,全无修饰,但却言简意赅,诱人入境。作品结尾也如此:“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在简朴的语言中,道出了真情。王晓波在讲述“这只特立独行的猪”事件时,通过猪与猪、猪与人的反讽式对照,凸显和批判了“文革”时代的荒诞现实,并体现了超越历史时代的启示意义。文章语言犀利幽默,妙趣横生;既令人捧腹,又令人掩卷沉思。综上分析,总结答案即可。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等内容的考查。考查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进行分析。分析文章内容,即文意,陷阱的设置一般集中在“文意表述不当”、“主旨概括不当”、“情感分析错误”、“人物的心理解读错误”等方面。分析文章特色及手法,命题时往往会把错误设置在“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地方。考生需留意这些方面的命题陷阱。 |
|
录入时间:2021-03-09 10:2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