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感性”与“诗化的理性”中国审美精神的诗性文化阐释·刘士林》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 |
试题内容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化的本体是诗,其精神方式是诗学,其文化基因库是《诗经》,其精神峰顶是唐诗。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或者说,诗这一精神方式渗透、积淀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艺术各个门类中,并影响、甚至是暗暗地决定了它们的历史命运。中国诗性文化大致呈现三种面孔。一是“知识”面孔,如孔子说读《诗经》可以“多识鸟兽之名”,如现代语文教育经常提到的“古代文学知识与素养”,这是诗性文化传统具有实用性之表现。二是“审美”面孔,受西方文论中“情感表现”说的影响,这也是人们谈得比较多的,即古诗有审美功能,可以愉悦心灵。三是“伦理”面孔,它的大背景是现代人“应该”如何对待“传统”。前两张面孔比较容易被人们接受,而惟独这副“伦理”面孔,由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也不给人带来愉快的享受,甚至本身还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担,所以正在陷入深深的遗忘中。以至于人们经常会想:读不读唐诗与宋词,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与希腊文化模式相对,中国文化模式可称为“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希腊模式的要义有二:一是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的二元对立,二是字宙裂变为主体与客体两部分。那种冷酷地压抑感性以及冷酷地征服自然的西方社会生产方式,就是以此为基础发展来的。中国模式不同,它一方面尽力消解生命内逐渐展开的“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另一方面又通过限制主体的欲望以尽可能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希腊模式是理性文化的代表,它完全背离了人类最初的诗性智慧。中国模式是诗性文化的典范,最大限度地继承了原始的诗性智慧系统。以后的中国文化,尽管层次繁多、旁逸斜出,但都以诗性智慧为根底。所以说,中国文化是从“诗性智慧”中转换生成的一种文化形态。 诗性文化当然不是只有审美意义,它本身也曾是我们民族最真实的生活方式。诗性文化与理性文化的区别,在历史上具体表现为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不同。尽管中国文化在表现形式上品类繁盛,但它们的精神气质都是诗性的。中国古典诗歌,既是诗性智慧最直观的物化形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其中最高境界的是唐诗与宋词。当前,如何才能守护中国诗性文化,最基础的工作是认识与了解它。这是不能偷懒的,只能从一首诗、一首词的阅读与研习开始。由此可知,读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而直接关乎着“诗者天地之心”的“大道”。未来世界,决不只是理性文化独步天下,而诗性文化既是理性文化最重要的批判者,同时也是人类要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另一半。 (摘编自刘士林《“诗化的感性”与“诗化的理性”中国审美精神的诗性文化阐释》)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的诗性文化,不仅体现在传统社会的各个门类,甚至还决定着它们的发展命运。 B. 人们不读唐诗宋词,这是因为读它没什么实际的用处,读它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担。 C. 西方社会生产方式的风格,是受“主体化”“对象化”文化模式的影响而产生的。 D. 诗性文化的形成和民族的生活方式有关,更和诗性智慧系统及工业文明的发展有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主要采用了分类和比较的论证手法,以突出中国诗性文化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B. 文章认为中国诗性文化有多种面孔,并就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 C. 文章从主客二元关系层面比较了两种文化模式,对诗性文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评价。 D. 文章第三段中论述了诗性文化载体、如何守护及价值等问题,按照时间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受西方文论的影响,诗性文化的“审美”面孔比较强调感性欲望与主体精神。 B. 与强调征服的西方不同,以诗性智慧为根底的中国文化克服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C. 要保护中国诗性文化,必须老老实实地阅读作品,发挥“伦理”面孔的功能。 D. 读诗看似是小事,其实既是对中国文化的本体把握,也是对理性文化的批判。 |
|
下载Word版试题 | |
《“诗化的感性”与“诗化的理性”中国审美精神的诗性文化阐释·刘士林》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 |
答案解析 | |
【答案】 1. B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B项,“这是因为读它没什么实际的用处,读它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担”错误,原文说的是“而惟独这副‘伦理’面孔,由于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甚至本身还是一种相当沉重的负担……”并不是说读唐诗宋词没有“实际的用处”,是“沉重的负担”。故选B。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确定其表述正确与否。B项,“并就它们的作用及相互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错误。选项信息在原文第一段,原文谈到“中国诗性文化大致呈现三种面孔。一是‘知识’面孔,……二是‘审美’面孔,……三是‘伦理’面孔……”并分析了它们的作用,但并没有辩证分析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故选B。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未然说成已然,因果颠倒,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等。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理清文章层次,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再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 A项,“强调感性欲望与主体精神”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文章第一段,原文为“受西方文论中‘情感表现’说的影响,……古诗有审美功能,可以愉悦心灵”,不能说是“强调感性欲望与主体精神”。 B项,“克服了人与自然的矛盾”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原文说的是“尽可能减少人与自然的矛盾”。 C项,“必须……发挥‘伦理’面孔的功能”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最后一段,原文说 “当前,如何才能守护中国诗性文化,最基础的工作是认识与了解它。……只能从一首诗、一首词的阅读与研习开始”,也就是说要认识与了解中国诗性文化的,没有提到“发挥‘伦理’面孔的功能”。 故选D。 【点睛】第2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 |
|
录入时间:2021-03-10 10:39: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