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于文化自信的培养》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火了,朋友圈呈现刷屏之势。这是一个文博探索和普及性节目,由张国立担任主持人,每一期节目都会邀请几个明星来担任国宝守护人,负责介绍该国宝,并在小剧场中扮演某个角色,还原该国宝的前尘往事。《国家宝藏》在豆瓣上的评分都达9.5分,与《见字如面第二季》一并成为今年国产最高分的综艺节目。

有一年的世界博物馆日的主题说得好,“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博物馆的意义在于“藏品”,也在于“沟通”——让公众经由它实现与文物的沟通,并经由文物,实现与历史的对话、与先人的情感交流。《国家宝藏》火了,就在于它成功完成了“沟通”这一使命,让文物抵达公众,让公众了解文物。

看了第一期节目,一个感觉就是“燃”。无论是舞美效果、配乐还是节目编排,再挑剔的观众都会心服口服。《国家宝藏》在这些外在形式方面做得足够精致、大气、动人。但更具巧思的是其推介文物的方式。明星守护人的设定,让严肃的节目有了娱乐的外壳,公众更容易亲近;小剧场的演出,轻松、有趣、形象,有效传递出了文物的历史背景;最后通过漫山遍地采矿的颜料传承人、故宫志愿者、战火中辗转护送文物的家族等素人故事,严肃科普文物的技艺和其他历史信息,并传递一种向匠人礼敬并求索国魂的虔诚精神。

由文物抵达历史和文明,并转化为一种滋养现在和未来的“甘泉”,《国家宝藏》成功激起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潜在热情,以及一种文化自豪感。

《国家宝藏》的确是精品,但遗憾的是,普通观众更青睐的依旧是不用费脑费力、娱乐休闲的综艺节目,如何在保证文化品位的前提下,让文化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让普罗大众喜欢并接受?还任重道远。

(摘编自2017年12月7号《新京报》)

材料二:“承古人之创造,开时代之生面”。去年年底,央视一档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火爆全国。

九大国家级历史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走”出陈列馆,登上电视屏幕,呈现在亿万观众面前。每一期的《国家宝藏》都被称为中国的“博物馆奇妙夜”。同时也激起了亿万观众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绪,以及对中国深厚文化精神的自信。

关于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建设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 “让文物活起来”。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铸大国梦想的历程,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将继续创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

近些年,以国宝为题材的电视节目不稀奇,如《国宝档案》、《鉴宝》、《寻宝》等,但大多以平实叙述为主,而《国家宝藏》则首次将博物馆拉进了综艺。形式的创新是这档节目受到如潮好评的根本原因之一。甚至很多90后00后看完之后竟有“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生中华家”的感觉,这就是对中华文明最好的继承和传承。

对于文化自信的养成,节目的主要负责人吕逸涛表示,“我们的节目内容强大,传播广泛,好评如潮,这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好表达。走出去让世界认知我们的能力,传播中国文化,这是‘文化走出去’,我们的强国策略之一。现在很多海外机构版权购买方已经在洽谈我们节目的版权模式,希望购买后复制到他们的国家去落地生根。原来是我们买别人的东西,现在我们的原创力也达到了让西方国家来引进我们的文化产品模式了。这正是中华文化软实力强大的具体表现之一。”

关于文化自信的建设,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认为,“我们现在很多东西,你要从知识层面有一个广泛的全民性的普及教育,同时我感觉国家应该推出更多的宣传推介,中国的国学经典、民间文化,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东西作为一个积累,让大家真切感受和了解中国的文化财富是庞大的,目前,这种系统化建设还不够。博物馆的教育,严格来讲是中小学的教育。应该让中小学生多到博物馆去看看,国家民族的历史,中国有哪些国家宝藏应该是在中小学解决的问题,而不是现在我们的观众感觉突然间有这么多宝贝。”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景喜猷还谈到了社会层面文化自信建设的问题,“在习总书记提出的4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中央也下发了文件,繁荣中华传统文化,但到地方层面,落实起来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他还说,“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需要地方从点滴做起。地方政府需要在文化传承方面投入应有的资源和力量。”

文化自信从每寸土地、从每个人开始,从点滴传承做起,正如《国家宝藏》宣传片中的表述:守护历史,选择未来。

(摘编自2018年3月9日新文化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家宝藏》的热播,吸引了大批观众,但这些普通观众更喜欢的依旧是娱乐休闲的综艺节目。

B. 因为《国家宝藏》成功完成了“沟通”这一使命,所以让文物抵达公众,让公众更了解文物。

C. 《国家宝藏》不仅在外在形式上做得精致、大气,而且在推介方式上也极具巧思,让很多挑剔的观众都心服口服。

D. 与其它以平实叙述为主的国宝类电视节目不同,《国家宝藏》首次将博物馆拉近综艺,使形式更加创新,因而广受好评。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国家宝藏》推介文物的方式有设定明星守护人,演出小剧场、素人故事以及舞美效果。

B. 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作的侧重点不同,材料一主要分析《国家宝藏》一夜爆红的原因,材料二则通过现象分析本质,侧重讲如何培养对中国深厚文化精神的自信。

C. 正是因为文物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才使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将继续创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

D. 中国的文化财富是巨大的,中国的国学经典、民间文化,传统的生活方式等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E. 中华文化软实力已经足够强大,很多海外机构版权购买方已经购买我们节目的版权模式,希望能到他们的国家去落地生根。

3. 对于所拥有的博大深厚的历史资源和文化精神,我们身处的社会和每个个体该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自信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下载Word版试题
《于文化自信的培养》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BD   

3. ①将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

②建设文化自信要使形式不断创新。

③建设文化自信要从知识层面有一个广泛的全民性的普及教育。

④建设文化自信,地方政府需要在文化传承方面投入应有的资源和力量。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项,错误,强加因果,原文是“《国家宝藏》火了,就在于它成功完成了“沟通”这一使命,让文物抵达公众,让公众了解文物”。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无中生有,不包括舞美效果;C曲解文意,原文是“文物真正让人动容的核心,在于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所铸大国梦想的历程,因为它们的存在我们才愈发坚信,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将继续创造和延续伟大的中华文明”,所以C错;E“已经在洽谈购买”,还没购买。本项将未然变成了已然。错误。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道信息筛选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审清题干,然后锁定区域,概括文意作答,此题是综合筛选的题目,要立足原文。本题的答题区间集中在材料二中,每段开头都提到了“文化自信”,抓住这些关键语句即可组织答案。如(1)关于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建设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 “让文物活起来”。(2)对于文化自信的养成,节目的主要负责人吕逸涛表示,“我们的节目内容强大,传播广泛,好评如潮,这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好表达。(3)关于文化自信的建设,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潘鲁生认为,“我们现在很多东西,你要从知识层面有一个广泛的全民性的普及教育,同时我感觉国家应该推出更多的宣传推介,中国的国学经典、民间文化,传统的生活方式,这样的东西作为一个积累,让大家真切感受和了解中国的文化财富是庞大的。(4)全国政协委员、吉林省文联副主席景喜猷还谈到了社会层面文化自信建设的问题,“在习总书记提出的4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中央也下发了文件,繁荣中华传统文化,但到地方层面,落实起来还是有一些问题的。”他还说,“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精神,需要地方从点滴做起。地方政府需要在文化传承方面投入应有的资源和力量”。最后可概括为四点:①将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高度。②建设文化自信要使形式不断创新。③建设文化自信要从知识层面有一个广泛的全民性的普及教育。④建设文化自信,地方政府需要在文化传承方面投入应有的资源和力量。

录入时间:2021-03-12 09:2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