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冯华》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

196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组建卫星设计院,对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方案展开论证,确定在保证可靠性基础上,卫星的各项指标要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先进一步,即发射一个连续信号。1967年初,确定要播送《东方红》乐曲,让全世界人民能听到中国卫星的声音。12月,这颗卫星被正式命名为“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点,“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准确送入大空,发射成功。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卫星事业蓬勃发展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平,表明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卫星事业的道路。

(摘编自人民网“历史上的今天”《中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二:

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习近平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夭人为榜样,大力弘杨“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自2016年起,国家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曰”。近日,孙家栋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

(摘编自《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

材料三: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2016年8月启动,共收到工程名称35912个,工程图形标识7439个。经专家评审筛选,“天问”排名第一,得票31.7万余张。据悉,该名称源于屈原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初与执着,体现了对宇宙自然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天问”这个名称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彰显了中国人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毅力。

火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同样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标识呈“揽星九天”图形,太阳系八大行星依次排开,表达了宇宙的五彩缤纷,呈现了科学发现的丰富多彩。开放的椭圆轨道整体倾斜向上,展示了独特字母“C”的形象代表了中国行星探测(China),体现着国际合作精神(Cooperation),标志着深空探测进入太空能力(C3)等多重含义,展现出中国航天开放合作的理念。此次标识设计以行星探测重大工程作为一个整体概念,统一命名并设计标识。根据不同行星探测任务,标识下方的“Mars”(火星)标志以行星英文名称进行替代。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专家表示,这是中国航天走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火星探索的起步,代表了中国在深空探索领域已确定了,下一个方向,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新一轮创新,对实现抗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摘编自冯华《“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人民日报》2020年4月25日)

1. 下列对“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能够在太空播送《东方红》乐曲这一连续信号,表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比各国的第一颗卫星都要先进一些。

B. 科学家赵九章最早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国家领导人和科学家们的支持。

C.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从此以后,我国的卫星事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D. 为了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空间技术进入新时代,从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的4月21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50年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各型卫星,中国已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卫星发展之路。

B. 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到“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的即将实施,一代代航天人的功勋被铭刻在中华伟大复兴的辉煌史册中。

C.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和火星探测图形标识“揽星九天”都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而命名,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D. 2020年将实施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航天迈向深空的里程碑工程,但也只是我国规划中的行星探测重大工程整体中的一部分。

3. 我国开展火星探测具备哪些条件?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下载Word版试题
《“天问一号”离火星还有多远·冯华》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B    2. C   

3. ①文化传统上,对宇宙自然的探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被一代代继承、发扬。②群众基础上,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征集活动得到广泛支持,彰显了中国人民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热情。③政策规划上,有党和国家的科学规划,特别是一代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坚定支持。④科技人才上,50多年航天历程中,我国培养了一代代胸怀建设航天强国梦想的航天科技人才。⑤工程技术上,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世界水平,具备进行深空探索的坚实技术基础。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考生认真阅读材料信息,概括各段材料的主要内容,辨析其中的异同点。之后浏览选项,将选项内容与原文进行分析比较。

B项,“科学家赵九章最早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究工作”依据“1964年三届人大召开期间,著名科学家赵九章写信给周总理,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这很快得到聂荣臻、张爱萍等领导人和竺可桢、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支持”可知,第一,文章并未指出赵九章“最早”写信给周总理;第二,是“建议尽快开展人造卫星研究工作”,不是“建议尽快开展‘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究工作”。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非连续性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逐个分析选项,分别找出选项中的关键词,然后依据选项中的关键词在原文中确定有效的答题区间,注意有时答题区间并非一个。考生要全面、准确地比较选项和原文,看二者的意思是否一致。

C项,“都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错误,材料三只说“天问一号”“厚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的综合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分析题干,明确题干问什么,我们要答什么。其次要回归文本,逐段分析,全面归纳,切不可凭自己的整体理解答题。最后不要忽略了材料的出处,有时材料出处的标题可以帮助我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甚至标题就是材料的主要内容。

依据“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进入了一个新时代。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可概括为:有党和国家的科学规划,特别是一代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坚定支持。

依据“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和图形标识全球征集活动于2016年8月启动,共收到工程名称35912个,工程图形标识7439个”“火星探测的图形标识同样通过征集和网络投票”可概括为:中国人民有迈向更远深空的决心和热情,我国开展火星探测具备坚实的群众基础。

依据“新华社北京4月24日电在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和‘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3日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习近平指出,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夭人为榜样”“孙家栋等11位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回顾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辉煌历程,表达了对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坚定信心”可概括为:科技人才上,50多年航天历程中,我国培养了一代代胸怀建设航天强国梦想的航天科技人才。

依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卫星事业蓬勃发展遥感卫星、静止通信卫星、极轨气象卫星等一系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卫星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了世界水平,表明我们已经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卫星事业的道路”可概括为:工程技术上,从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以来,我国的空间技术在许多重要领域达到世界水平,具备进行深空探索的坚实技术基础。

依据“体现了对宇宙自然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可概括为:文化传统上,对宇宙自然的探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并被一代代继承、发扬。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

  1. 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
录入时间:2021-02-03 11: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