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试题 > 高中语文

《共同守护数据安全·姜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何增进我们的数据安全感,是“大数据时代”必须回答的一道考题。然而,近日有不少网友反映,一些APP(手机软件)在“偷听”说话,并进行相关推荐;在国外,“脸书”等也陷入“窃听”用户的质疑中。

不过,尽管有关推测很多,但大都还未证实,业内专家也观点不一,呼唤监管部门给出权威说法。换句话说,权威的声音慢一拍、行动迟一步,用户数据安全感就少一分。与此同时,相关手机软件接连“喊冤”,均保证只会合法合规地获取和使用用户信息。即便如此,许多用户的担心还是无法打消,因为互联网公司此前滥用大数据的行为并不少见。实际上,这种不信任的源头,在于手机软件获取用户信息权限的模式。当用户注册某个手机软件时,就会弹出要求用户授权各类信息权限的条款,包括通讯录、麦克风、地理位置等。这种情形下,用户要么接受“霸王条款”,要么被“隐形套路”,否则就无法使用手机软件。没有选择权——个人信息第一道关口的失守,是用户缺失数据安全感的重要原因。

今天,数据价值堪比石油,引得商家“争抢”,是因为我们的生产生活已经被算法包围。企业利用算法挖掘分析用户数据,可以精准判断用户的消费需求,从而精准“推销”产品、谋划产业布局。但是,对用户而言,乐也算法,忧也算法。乐的是算法带来服务个性化,忧的是算法提供的服务“太精准”。一旦数据泄露或者被滥用,骚扰电话、网络诈骗等也可以从过去的“误打误撞靠运气”变得“精准定制有底气”。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正是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捍卫数据安全,就是在守护美好未来。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把关,不仅要养成安全使用手机软件的习惯,而且还要在发现隐私被侵犯时勇于拿起法律武器。近日,一位法律人士发现“抖音”“多闪”等手机软件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向他精准推荐了多位“好友”,便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起诉并获立案。企业亦如是,如果不是目光短浅,便一定能看得清,一旦安全事故的“灰犀牛”来临,商家将丧失更多用户;只要数据安全受到威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商业前景就会受到挑战。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的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才是明智之选。以制度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形成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监管网络,方能阻断窃取隐私的“不法之手”。

据悉,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列入立法规划。这意味着我们将告别个人信息保护分散立法的状态。未来,有了专门法律做“靠山”、各方合力当保障,企业非法收集、滋用数据的“灰色空间”将越来越小,用户的数据安全感也将越来越实。

(姜赟《共同守护数据安全》,略有删节)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尽管相关手机软件都保证不会违背法规获取和使用用户信息,不少用户还是担心个人信息被泄露。

B. 强行套取个人信息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若不接受“霸王条款”就无法注册和使用某些手机软件。

C. 免受骚扰、杜绝网络诈骗和规避所供服务“太精准”是用户高度重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D. 互联网公司和商家、企业只有放弃窃取滥用数据的眼前利益,共同守护数据安全才是明智之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网友对手机软件的担心,引出本文的中心议题“如何增进我们的数据安全感”,可谓发人深省。

B. 文章第二段运用例证法,剖析了用户缺乏数据安全感的原因在于手机软件获取用户信息权限的模式。

C. 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法,从积极和消两个方面论述了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

D. 文章采用层进式行文结构,阐述了大数据时代的数据安全问题,给企业、用户和监管部门以启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监管部门能够给出明确的权威说法,即使信息监管的行动慢一点,用户也会有数据安全感。

B. 以制度构建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监管网络和立体防御体系,就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

C. 若有个人信息保护法,企业将不可能非法收集、滥用数据,用户也就可以获得真切的数据安全感。

D.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把好信息关,注意安全使用手机软件,还要在隐私被侵犯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

下载Word版试题
《共同守护数据安全·姜赟》阅读答案解析及阅读理解试题

温馨提示:由于在网页上无法显示word专属的特定元素,如“加点的字”、“波浪线”等,请下载word版试题使用。

答案解析

【答案】

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曲解文意。“免受骚扰、杜绝网络诈骗和规避所供服务‘太精准’,是……的根本原因”错。原文说的是“保留免受骚扰的权利,自主选择的权利,正是用户重视数据安全感的根本原因”。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张冠李戴。“剖析了用户缺乏数据安全感的原因在于手机软件获取用户信息权限的模式”错。第二段指出,“这种不信任的源头,在于手机软件获取用户信息权限的模式”,而“没有选择权……是用户缺失数据安全感的重要原因”。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无中生有,“即使信息监管的行动慢一点,用户也会有数据安全感”错。原文说的是“权威的声音慢一拍、行动迟一步,用户数据安全感就少一分”。B项,说法绝对,“……就能保障个人信息安全”错。原文说的是“以制度构建立体防御体系,形成个人,企业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的监管网络,方能阻断窃取隐私的“‘不法之手’”。C项,曲解文意,“企业将不可能非法收集、滥用数据”错。原文说的是“有了专门法律做”靠山、各方合力当保障,企业非法收集、滥用数据的‘灰色空间’将越来越小”。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

录入时间:2021-03-13 10:2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