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9《桃花源记》说课稿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根据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体特征,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技能目标:品味语言,积累迁移,感受桃花源的美;情感目标:理解评价作者的隐逸之风及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如何在准确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的前提下,巧妙诱发学生思维,理解作品的浪漫色彩和理想寄托,就成为本课教学的成败关键。
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诵读中感受桃花源的美。教学难点:理解评价作者的隐逸之风及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二、说教法:
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的。要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审美能力,重要的是交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本节课紧紧抓住了诵读这一方法,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次,教学中渗透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积累知识点的方法。有计划地进行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在以往的教学中,由于过多地使用讲授法,教学过程是一个平面结构,无法真正实现教师教得创新有个性,学生学得主动有思考。所以我想:多元、多维的“交流探究”,应该是师生双方活动的重点。活动建构教学思想,把“活动”看作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建构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基础。引发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能力化、认知与情感的结构化。
同时,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增加作品魅力,扩大教学容量。
三、说学法指导:
新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着这一原则教学中采用:
吟诵法:《桃花源记》是一篇美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可能习得语感,领略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和形象美。
情景联想法: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基础。本文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虚构故事,教学时引导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领会作者的意图,评价桃花源社会。
价值问题提出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提问,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悟探究法:教学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受体验。强调学生的自悟探究。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道”学“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
四、课前准备:
1、将学生异质分组:按照语文学习水平每四人分一组,每组都兼顾好中差三等,并选出一名组长。2、学生搜集作者相关资料。3、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指导思想是教师作为启发者和鼓励者,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摄取知识,培养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朗读为纽带,以发现体会桃源的“美”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其教学基本流程如下:
教师导:诵读感知 —— 疏通文意 —— 联想想象 —— 质疑探究
学生学:感受“美”—— 欣赏“美”—— 创造“美”—— 反思“美”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约2分钟)
大屏幕出示陶渊明画像及“世外桃源”一词,配以悠扬的古乐,并提问“看到这个词语你想到什么?”这个词语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妙世界。愈是神秘就愈能扣动人们的心扉。能写出这样一个令人神魂颠倒的仙境的会是怎样一个人呢?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相关资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心是想象的起点。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此了解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创设情感情境,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带入一个神奇的世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走近陶渊明的隐逸之风。(约5分钟) 完成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