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13 短文两篇《不求甚解》说课稿
《不求甚解》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的第三课《短文两篇》中的第二篇,马南邨的《不求甚解》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通过解释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以此为依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同时阐述了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观点。文章重点讨论读书态度与方法问题。这是一篇驳论文,只是不像一般驳论文针锋相对地驳斥错误观点,而主要是正面说理。文章通过辨析 “不求甚解”的来龙去脉,以充分的理据,与“盲目反对不求甚解”形成鲜明对比,自然证明其反对“没有充分理由”。作者以陶渊明的原文为据,释旧疑,述新知,提出了对“不求甚解”的独到见解:认为好读书是不求甚解的前提;不求甚解是由于会意不容易。进而提出对不求甚解的新解释:一是态度上表示虚心,以戒自负;二是方法上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并引用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诸葛亮的读书经验、宋儒陆象山的语录,帮助读者体会这二点。结尾强调:“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标中“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教的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不求甚解”的原意,懂得读书要“会意”。
2、理解“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态度和方法的合理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习辨证地看问题的方法,学会全面分析说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三、学情分析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她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有待形成的时期。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念的形成,又要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
四、说教法:
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课标》,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及学情,我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则,博采情境教学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品读赏析法等诸方法之长,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朗读及品析课文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采用的学法有勾画圈点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 。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还提到了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能弥补人精神的缺陷。既然读书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让去读书呢?怎样选择书来读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马南邨的文章《不求甚解》,或许我们从中会有所启发。
(这样设计导语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使学生自然而然的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