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点、线、面、体》说课稿2
(课件上)
基于这节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关键
(课件上)
发现式学习的特点是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将教材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发现过程,然后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本知识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各种途径主动去研究问题,总结规律,以达到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目的。促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生动活泼的学习,积极有效的参与.
(课件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突破重点、分散难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习经验,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问题1从学生经验出发,观察特例,提出问题,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利用模型给出常见几何体,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体”.
(先演示)问题2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探索,从对体的进一步认识到对面、线、点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经历运用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初步得出:体由面围成,面与面相交面成线,线与线相交成点.
将抽象的概念融于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实例中,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记忆.
(先演示)动手操作过程和主动参与,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即:点动成线,线有两种:直线与曲线.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活动中,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
(先演示)利用动画演示,启发学生类比上一问题,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发现的结论.即:线动成面,面有两种:平面与曲面.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先演示)老师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大胆猜测,想象.学生在观察、猜测、想象之后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即:面动成体.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以上的观察、实验、类比,得出结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在体验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猜想,使学习过程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利用练习1认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实例说明“点”是没有大小的,它是抽象后的概念.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学会反思.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的参与到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来,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尊重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补充和强化,是学生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巩固过程。收集反映点、线、面、体之间关系的资料、图片及实物模型,能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为此这节课我作了如下的评价:
(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在本节课上,注意观察学生是否乐于与他人合作,是否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哪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独立思考能达到,哪些问题是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才能完成;学生思考的是否有条理?学生表达是否较以前有所发展?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鼓励.
(二)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上,让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中学习.如活动1~3等问题的解决,使他们知识得到掌握,能力得到训练,情感得到体验,各方面都能取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总之,力求达到:“凡是能由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由教师给出;凡是能由学生解的例题不要由教师解答;凡是能由学生完成的表述就不要由教师写”.
本节课首先让学生举出一些所熟悉的立体图形,从学生的经验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利用模型给出常见几何体,形象、生动,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