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流动的组织—血液》说课稿
七年级学生大多处在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七年级学生几乎都有过流血、抽血、验血的经历,但是学生大都不知道血液里到底含有哪些成分以及每种成分各有什么功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节课的具体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
要求,我将把识记血液的组成成分以及各组成成分的功能作为学习的
重点,把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作为学习的难点。在学生理解掌握重点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同时得到发展,所以我制订了如下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识别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并说血液中各组成成分的形态特征及功能。
2.过程与方法
(1) 尝试解读血液化验单,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2)帮助学生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培养其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为了较好地达到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结合本节课的实际特点,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我选择了讨论法,多举例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我将充分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法为中心,让学生从传统机械式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真正的主人。所以在本节课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时候,我将着重强调观察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思考评价法等多种学习方法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比较注重条理清晰、结构紧凑。各项活动的安排比较注重交流、沟通和互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主动性。在讲授新课时,要让学生“会”动。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将采取“学生自学—小组讨论—老师点拨”的形式,循序渐进的展开具体的教学过程。
我首先采取演示实验的形式,将一定量的血液倒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用离心机离心或者静止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学生会看到血液出现了分层的现象,我将引导学生们去思考:
1、含有抗凝血剂的血液,在离心或静置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了哪几层?
2、根据自己的经验,你认为血液可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各组成成分具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和颜色?
然后组织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阅读、熟悉。本节
课内容的特点是知识性强,识记的较多而理解的较少,比较适合学生自学,通过自学来解答所提出的这些问题,在学生一一解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血液主要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浆中的主要物质水分、葡萄糖、无机盐、氨基酸等在血浆中所占的比例,及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输营养物质和机体代谢产生的废物。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部分,其中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形态比较特殊。白细胞则呈球形,在吞噬细菌的时候,形态发生部分变化。血小板体积比较小,没有固定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很难观察到。
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作用机理是本节课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我将通过生活中贫血患者的症状和引发症状的原因向学生讲解: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机体内的红细胞含量低于正常值,而致使血红蛋白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氧气的运输不能够顺利进行,导致贫血患者出现头晕、四肢乏力等症状。从而让学生理解成熟的红细胞内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容易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气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气分离,通过结合和分离的方式从而来完成氧气的运输。
我将以类比的手法,以班级小游戏的形式来模拟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白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则是当病菌入侵人体内时,白细胞能够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将病菌包围、吞噬。当人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就会增多。所以白细胞增多是引发炎症的主要表现。
结合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流血的亲身经历向学生讲解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在机体流血的时候加速止血和凝血。通过讲解血细胞的主要功能,建议学生合理饮食,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在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的同时,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板书设计: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