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三 加与减(一)《一共有多少》说课稿
2、教学目标:
我通过对教材的研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引导下,学习从具体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制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加法的实际意义,初步探索5以内数加法的计算方法。同时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帮助学生在具体应用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法算式,理解得数是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体会建模思想。
二、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特点,我以发现法为主,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情境,帮助他们发现和理解加法的意义。并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串的思考,结合直观演示、操作、交流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将不同教法优化组合,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以观察感知、实践操作、抽象概括、思维创新为主线,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能从情境中逐步抽象出加法算式,并能正确计算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从而帮助学生体会建模的思想,为此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三)动手操作,深化应用;(四)及时反思,小结收获。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本节课我结合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依照教材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将铅笔合在一起”的情境来引入新课。本节课开始,多媒体课件出示笑笑拿铅笔的连环画。我先请学生观察其中的第一幅图,思考:笑笑在做什么?并请学生模仿笑笑的样子也做一做。
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会发现:笑笑一只手中有3支铅笔,另一只手中有2支铅笔。
此时我借助手势提出问题:你知道笑笑手中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吗?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时,我将板书课题。
这一环节情境的创设,奠定了学生理解加法运算的生活基础,也为后面的学习做出铺垫。
第二个环节: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因此我安排了三个小环节进行突破:(一)根据情境,初步感知加法;(二)丰富情境,深入理解加法意义;(三)逐步抽象,认识加法算式
1、根据情境,初步感知加法
把铅笔合在一起,看似简单,但在“合起来”的过程中却包含了加法,体现出加法合起来的意义。所以首先,我提示同学观察第二幅图中笑笑是怎么知道一共有几支铅笔的。学生会发现笑笑将两只手中的铅笔合在一起了。我继续请同学们数出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于整个情境的理解,初步体会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这部分要使学生在班内充分交流,如有些同学是按1,2,3,4,5的顺序来数的,有些学生会在3后面接着数4,5,还有的学生会直接把2和3合起来。教师要及时捕捉不同方法并给与肯定。
接下来我与同学们一起用手势和语言描述笑笑把铅笔合在一起的过程,帮助学生在讲故事,做手势的过程中,完整体验“合并”的含义。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尝试根据情境讲出相应的数学故事,感受加法的意义,并初步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在该环节中要及时鼓励学生大声表达,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
(2)丰富情境,深入理解加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