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五 加与减(二)《回收废品》说课稿2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结合“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学生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能力目标:
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如何建立实际情境与加减法意义的联系。
2、难点:培养学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解释和应用。”所以,本节课我以情境创设法和实物操作法为主。
首先,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接着,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形成表象——抽象出算式”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以达到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表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我会借助多媒体出示一个公园的场景,让孩子们一起来逛公园,带着一种愉快的心情步入课堂。随着画面转换,孩子们将看到有人在公园随地乱扔垃圾,这时孩子们肯定有话要说,让学生自觉地产生“回收废品”的需要。由此,自然地引入到“回收废品”的教学中,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方式
1、提出问题
有了前面的铺垫,这时,我们就可以出示课本中的主题图,即“小林、小红、小青三位小朋友收集塑料瓶”的情况。然后,教师再积极引导学生寻找、发现图中的数学信息,进而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当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可能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些可能不是。对于后者,我们不能给予否定,也不能束缚学生的思维,可以让孩子们把它们存入问题银行今后解决,也可以在新课结束后,把它当作一个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解答。
2、解决问题
这堂课我们有两个问题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也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也就是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对于第一个问题的教学我分为这样几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