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一 除法《搭一搭(一)》说课稿
第三,在用不同根数的小棒搭正方形的过程中,验证探索活动的发现。
学情分析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知识基础:
其一,在二年级上册“分一分与除法”的内容中,教科书呈现了分物还有剩余的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在平均分物过程中,有时不能全部分完,虽然没有给出余数的概念,但为学习有余数除法积累了数学活动经验。
其二,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搭正方形操作过程,认识余数,经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中,初步形成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能顺利参与教学活动。
3.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经理探索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课前准备:PPT、每人30小棒。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说一说——初步体会余数,理解等式的意义
1.复习与巩固:10÷5=15÷5=18÷3=20÷5=2.搭一搭(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组织学生独立或两人一组用13根小棒搭正方形,边搭边思考:可以搭几个?还剩几根?(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认识余数)
3.交流讨论,理解余数“1”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在操作中的想法。
4.结合操作认识等式。
(1)引出有余数除法的等式。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的操作如何用算式记录?余数“1”如何在等式中表示出来?
(2)回到情境中寻找等式意义。
结合每一步的操作,说说等式中每个数在操作中各表示什么?特别是余数“1”是哪根小棒,为什么会剩下。
(3)在理解的基础上填写单位。
(考虑到有余数除法的结果涉及的“两个”单位也是一个理解难点,在第一次认识余数时,教材给出了单位,目的是根据实际需要降低学习难度。同时,结合具体情境的解释,也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单位填写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