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课件教案试卷说课知识点
首页 > 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

专题09 诗词鉴赏

知识点详情

重点分析

了解初中阶段所涉及到的诗词鉴赏的常考知识点(描述诗歌画面、鉴赏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炼字(炼句)、分析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分析主旨情感、赏析诗歌用典情况、与其他诗歌的比较阅读),掌握诗词鉴赏的答题思路,能够根据题干要求准确高效地完成习题。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古诗词鉴赏”的要求为:

1.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中考古诗词考查一般以课内和“课标”附录一推荐的古典诗词为主,重点考察唐诗宋词,以爱国诗、离愁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山水田园诗等题材的诗词为主。通常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观点、态度等角度设问。其中形象类、情感类赏析是命题的重点,也是命题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景和情两个角度。涉及到的主要考点有:描述诗词画面、鉴赏诗词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炼字(炼句)、分析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理解诗词内容、分析主旨情感、赏析诗词用典情况、与其他诗词的比较阅读等。

从近几年的中考题型来看,该知识点以选择题(填空题)或者简答题为主,客观题为辅,基本在“积累运用”或者“阅读理解”这两个模块考察,偶有诗词鉴赏和现代文阅读穿插起来考察的情况(不是很常见),个别地区会将诗词鉴赏和文言文阅读融合在一起考察,单纯涉及到该诗词的分值在2-4分左右。常见的题干示例:

(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联的画面。

(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联。

(3)甲诗和乙词的作者都×××,但×××不相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

难点解读

难点一、诗

1.古体诗

古体诗相对于“近体诗”而言,一般指唐以前出现的诗歌,又称古诗、古风。它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句式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均可,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长聿)。律诗格律极严,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律诗的八句中,每两句称为一联,共分四联:第一、二句为第一联,称为首联;第三、四句为第二联,称为颔联;第五、六句为第联,称为颈联;第七、八句为第四联,称为尾联。

2.从内容和表达上,诗又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

古诗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传统。于《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真实地反古映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愿望,如杜甫、白居易的诗。于《离骚》的浪漫主义传统,善于运用丰富的想泉和事乐的手法,重在行发主观感情,如李白的诗。

难点二、词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它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按字数不同可以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同或大致相同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或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或下片。

难点三、曲

曲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散曲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用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另外诗词还有各种流派之分:唐诗有山水田园诗派(如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如王昌龄、岑参)等;宋词有豪放派(如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如李清照)等。

难点四、古代诗歌题材

1.思乡怀人诗

思乡指客居在外的人思念家乡来人,怀人指怀念异地的亲朋好友,思妇闺情诗也在此内。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借物抒情、借最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细节描写、想象、用典、修辞等。常见的意象有:杨柳、明月、鸿雁、杜鹃、鹧鸪、双鲤、尺素、梅花、燕子等。

2.写景咏物诗

这类诗作,多以自然界的最物为写作对象,在景物中寄寓诗人的情感,表达诗人的志向。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象征(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描写、细节描写、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

咏物诗赏析要注意的问题:

(1)概括所咏事物的特征;

(2)体会作者所言之“志”(思想、感情、志向、情趣、爱好、愿望);

(3)表达技巧——象征、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拟人、比喻、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等。

3.忧国伤时诗

这类诗抨击统冶者醉生梦死、荒淫无耻的腐化生活,关心人民的疾苦,对劳动者寄离了深切同情,忧虑时局,呼唤光明,表达了炽热的爱国情怀。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等。常见意象有:神州、山河、草木、征夫、烽火、庄稼等。

4.咏史怀古诗

这类诗有的借古事、古迹等生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有的孤影自怜感慨自身,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理想。常用艺术手法有借景打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用典、修辞等。用于此类诗的意象有:黍离、商女、明月、城池、流水、野草、燕子等。

咏史诗赏析要注意的问题:

(1)要弄清史实,作者“怀”什么“古”; 

(2)要体会意图,作者为什么怀古;

(3)要领悟感情,作者在怀古中表达了什么感情(A.称颂、仰慕英雄;B.以古讽今,讽喻现实;昔盛今衰的黍离之悲; C.自比自况,感慨个人遭遇;抒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情感等;D.不要重蹈前人覆辙,如:杜甫《咏怀古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4)要分析写法,特别要注意分析典故。

.赠友送别诗

这类诗多抒写离情别绪,抒发别离的孤苦,表达对朋友、亲人或爱人的依恋,对人间种种美好情感的珍惜,或互相勉励,表明心志。常见手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想象、烘托、比喻等。用于本类诗的意象有:阳关、长亭、劳歌、南浦、柳岸、流水等。

6.羁旅行役诗

这类诗多写游客浪子出门在外,由眼前景物触发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和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在行旅途中的艰辛与痛苦。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虚实结合、修辞等。用于此类诗的意象有:油灯、鸡鸣、车铎、板桥、山路、鸿雁、落日、秋风、孤帆等。

7.山水田园诗

这类诗大多寄情山水,醉意田园,表达了对山水景物的喜爱、对田园生活的满足,流露出归隐田团的愿望、对清闲安逸生活的羡慕或自得之情,也从侧面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险恶;有的也反映了对祖国山川的热爱。常见的艺术手法有:侧面烘托、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常见意象有:溪水、山石、松林、野草、柴门、墟里、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歌等。

8.边塞征战诗

关键词:边关风光、边关生活、边关之情

边塞,是边疆设防的处所。这类诗多写边地风光习俗和荒凉苦寒的征戍生活。抒发将士保家卫国、杀敌立功之志,征夫思妇、思乡、思归之苦,思妇忧亲之情。常用意象有:大漠、烽烟、长城、落日、黄沙、关山、明月、羌笛、冰雪、羽书、刁斗、瀚海、楼兰、单于等。

边塞诗赏析要注意:

(1)了解时代背景,与国运的兴衰直接相关;

(2)分析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3)艺术风格一豪放旷 达、雄奇壮美、豪壮悲慨。

典型例题
【第1题】  

(2020•茂名)听读诗句,不属于唐代边塞诗的一项是(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D.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第2题】  

(2022•罗湖区校级一模)下面对《月夜忆舍弟》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A.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奉为“诗圣”,他的诗歌被成为“诗史”。这首诗是五言古体诗,中间两联对仗工整。 

B.颔联既写景,又点名时令。上下两句都是实写,那是在白露时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C.“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在“有”“无”的对比中道出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D.尾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宽慰:毕竟是战乱,家信不能寄达弟弟手中也是可以理解的。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胸。

【第3题】  

(2021•坪山区二模)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时间地点,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突出了塞下环境的寥廓苍凉。 

B.边声、号角写动,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写静,动静结合,生动地展现出一幅充满祥和之气的战地画面。  

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正面揭示了词人与征夫们的一种矛盾心理:他们思念家乡,却又因战功未建,不能如愿而归。 

D.“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第4题】  

(2021•宝安区二模)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关雎(选自《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A.此诗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句以鸠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B.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如“辗转”)、叠韵(如“窈窕”)和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C.此诗出自《诗经》国风部分,“风”是各个地方的民歌民谣,是《诗经》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个部分。   

D.《诗经》中有许多和《关雎》一样吟咏爱情的诗篇,例如我们学过的《蒹葭》《式微》。

【第5题】  

(2021•龙华区二模)下列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大多直抒胸臆。 

B.前两句写出了官场的喧闹和对自由的向往,表达诗人归隐无望的怅惘。  

C.“见”字写出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营造闲远散淡的氛围。   

D.“真意”指的是自然的意趣,“忘言”留下了不尽之意让读者去体味。

【第6题】  

(2021•深圳模拟)下列对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蒹葭

《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末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幕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A.这首诗以景物起兴,写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现出一种朦胧美。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采用重章叠句的方法暗示了地点的变化,写出了追求者的深情执着。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第7题】  

(2021•广东)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如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B.《使至塞上》(王维)  

C.《黄鹤楼》(崔颢)

D.《游山西村》(陆游)

【第8题】  

(2021•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阴阳割昏晓”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9题】  

(2021•南山区一模)

以下是一个同学整理“古诗里的春天”的情况,请选出不是这一类的一项(  )

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B.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第10题】  

(2019•佛山)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82年7月,第2版)

【注释】①此诗是元和十年(815年)写的。这年三月元稹被贬为通州司马。

②幢幢:摇曳。

(1)诗歌首句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垂死病中惊坐起”中“惊坐起”是篇中妙笔,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