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课件教案试卷说课知识点
首页 > 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

第11.2课 记承天寺夜游

知识点详情

一、作者作品。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擅长诗词、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二、词语归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欣然起行(欣然:愉快地)
2.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于是。)
4.怀民亦未寝(寝:睡觉。)
5.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步:散步。于:在。)
6.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7.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二)古今异义

1.盖竹柏影也

古义:大概是  

今义:器物上部有遮盖作用的东西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清闲的人  

今义:指与事无关的人,多含贬义

3.念无与为乐者

古义:考虑,想到  

今义:想念

(三)词类活用

相与步于中庭   名词做动词,散步

(四)一词多义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三、重点句子翻译。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庭院地面犹如一池空灵澄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译: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只不过缺少像我们这样的“闲人”罢了。

四、理解性填空。

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贬谪的悲凉。(2)人生的感慨。(3)赏月的喜悦。(4)漫步的悠闲。(旷达胸怀)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2)省略句:

解衣欲睡   (省略主语“余”)

(3)倒装句: 

相与步于中庭   (状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六、内容理解。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幅月夜图,作者没有直接写月,却处处在写月,这样写妙在何处?

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色,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影,写出竹柏之影参差交错。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充满诗情画意。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作者称自己为“闲人”是因为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他落寞,当然也是他自我排遣的旷达胸襟的体现。这体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和自我排遣的旷达。

初中语文知识点大全

精品课件网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