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透析38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
知识点详情 | ||||||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知识点包括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人的性别决定、生物的变异、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人类的遗传病等考点归纳总结。 考点总结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性状:性状就是生物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称。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性对性状。如单眼皮和双眼皮、卷舌与不卷舌。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有些性状是否表现, 还受环境的影响。 (4)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的关系 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其中被碱性染色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B: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1个DNA分子。分子结构呈双螺旋状,成对的碱基排列其中,碱基的不同排列顺序就代表了不同的遗传信息。DNA 是细胞核内染色体的主要成份之一,全称为“脱氧核糖核酸” C:DNA分子上含有许多有遗传功能的片段,叫做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同一种生物细胞核里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不同生物体,细胞里的染色体数目不同。 D: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基因在体细胞里是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里成单存在。 2、人的性别决定 人类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其中男女相同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共22对。与人的性别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 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不同。正常男性的体细胞中有一条 X 染色体和一条 Y 染色体,男性染色体组可表示为22对+YY。 正常女性的体细胞中有两条相同的 X 染色体,女性染色体组可表示为22对+XY。 男性的精子决定了子女的性别,而且生男和生女的机会是均等的。由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父母通过生殖细胞把染色体传递给子女的同时,也把基因传递给了子女。 A. B. C. D. 3 、生物的变异 同种生物个体间的性状表现总有些差异,这种性状的差异现象叫做变异。生物的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都是由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由环境条件引起,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4 、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人工选育:人们选择具有所需性状变异的生物个体并繁育成新品种的过程。如,金鱼的培育 杂交育种:利用两种不同生物的生殖细胞进行结合,繁殖后代。通过杂交,两种生物的基因有可能进行“优化组合”。如,杂交水稻。 诱变育种:是科学家们利用激光、辐射线、药物处理等手段诱发基因或染色体变化,导致生物的某些性状发生新的变异,并从中选育品种的过程。如,“太空椒”。 5 、人类的遗传病 遗传病是由于基因或染色体的突变而引起的并能够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代的疾病。如,先天愚型、白化病、红绿色盲症等。 禁止近亲结婚: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男女结婚。主要原因是,据调查,在人类遗传病中,有 1300 多种是由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在近亲婚配的子女中,隐性基因遗传的发病率显著地提高。 |
||||||
典型例题 | ||||||
【第1题】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体现了生物的什么特征呢?( ) A.能生长 B.能遗传 C.能变异 D.能呼吸 【第2题】
如图是染色体、DNA的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的数目与基因的数目相同 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它是由蛋白质构成的 C.①在人的肝脏细胞中成单存在 D.人神经细胞的细胞核中有46条①,包含46个② 【第3题】
如果一株红果番茄的花(RR),接受了一株黄果番茄的花粉(rr),那么在红果番茄上结的果实颜色和种子基因型是( ) A.红色Rr B.黄色rr C.红黄相间Rr D.有的是红色RR Rr,有的是黄色rr 【第4题】
下列有关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大花生、小花生中分别随机取30粒种子进行测量,取平均值 B.测量比较大花生种子和小花生种子长轴的长短,并在坐标纸上绘制曲线图 C.大花生种子长度平均值大于小花生种子长度平均值是由遗传物质不同引起的 D.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 【第5题】
人的卵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是( ) A.23 条 B.46对 C.23对 D.44条 【第6题】
现代遗传学认为,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称为( ) A.基因重组 B.染色体 C.DNA D.基因 【第7题】
“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这句谚语体现了生物的( ) A.生长现象 B.适应现象 C.遗传现象 D.变异现象 【第8题】
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培育的高产水稻,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杂交育种 C.组织培养 D.克隆技术 【第9题】
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染色体数目的稳定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B.变异的存在使生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成为可能 C.“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是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生动描述 D.生物的遗传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变异现象则不是普遍存在 【第10题】
下列各项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 A.狗的直毛和卷毛 B.豌豆的圆粒和高茎 C.番茄的黄果和苹果的红果 D.人的能卷舌和无酒窝 【第11题】
根据生物的遗传变异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推论出父母亲再生一个孩子白化病的可能性为 B.从图2推论出父亲(不卷舌)的基因未遗传给儿子 C.图3中同一株水毛莨水面上下的叶片表现型不同,说明基因型也不同 D.放射科医生皮肤细胞中的基因改变后不能遗传给后代 【第12题】
人类广泛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育种工作者使用射线处理农作物的种子,再从中选出优质高产的新品种 B.产生的变异都是对人类有益的 C.高产抗倒伏小麦是利用杂交方法培育的新品种 D.太空椒是普通椒经诱导发生基因突变选育的新品种 【第13题】
人们为了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用射线或药物处理农作物的种子,目的是要改变种子里的( ) A.种子 B.遗传物质 C.细胞膜 D.细胞质 【第14题】
玉米叶肉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则它的花粉粒细胞、精子、卵细胞分别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 ) A.10对、10对、10对 B.10条、10条、10条 C.10对、10条、10条 D.10条、10条、10对 【第15题】
如图表示某人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人的性别为女性 B.图中含有23条染色体 C.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 D.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第16题】
科学家将段来 自发光水母的基因整合到普通小鼠的基因中,培育出的小鼠外表与普通小鼠无异,但在黑暗条件下可以看到新品种小鼠的身体发出绿色荧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培育新品种小鼠的技术是克隆技术 B.该操作技术是在细胞水平上的操作 C.发光水母与普通小鼠的遗传信息相同 D.该技术在拯救濒危动物方面前途广阔 【第17题】
下列都属于遗传病的一组是( ) A.侏儒症、呆小症、先天性聋哑 B.白化病、色盲、苯丙酮尿症 C.糖尿病、色盲、流感病毒 D.白化病、半乳糖血症、新冠肺炎 【第18题】
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 ) A.太熟悉不好相处 B.亲缘关系近,生活习惯相似 C.近亲结婚后代患隐性遗传病的机率更大 D.近亲结婚后代都会患遗传病 【第19题】
如图为染色体、DNA和基因关系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DNA,一个DNA包含一个基因 B.③是染色体,由蛋白质和基因组成 C.基因是含有遗传信息的DNA的片段 D.生物性状是由③控制的 【第20题】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变异的是( ) A.父母都是双眼皮,儿子是单眼皮 B.姐姐有酒窝,妹妹没有酒窝 C.羊有角,马没有角 D.父母胖,女儿瘦 【第21题】
遗传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发现了遗传学的重要定律。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1910年5月,摩尔根在红眼的果蝇群中发现了一只异常的白眼雄果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作 。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其性别也是由X、Y染色体决定,与人类相同。那么这只白眼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 。 (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一对长翅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果蝇性状及数量如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①相对性状的出现是生物变异的结果,生物产生的变异是否有利,则决定于生物是否适应环境。而生物产生的变异能否遗传,则决定于 。 ②亲代果蝇及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 (4)通过实验发现: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5℃的环境下,都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下,有部分幼虫发育成了残翅果蝇。这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22题】
果蝇分布广、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染色体数目少,有眼色、翅型、体色等多种性状,是遗传学的模式生物。遗传学家摩尔根以此为实验材料,揭示出了遗传学重要定律。请分析回答: (1)1910年5月,摩尔根在红眼的果蝇群中发现了一只异常的白眼雄性果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称做 。 (2)果蝇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请写出这只白眼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 (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一对长翅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果蝇性状及数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①果蝇长翅和残翅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②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 ③亲代的基因通过 作为“桥梁”传递给子代。 (4)果蝇在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不食不动的蛹期,其发育过程属于 。 (5)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5℃环境下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下,部分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