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
||
知识点详情 | ||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知识点包括列国纷争、华夏认同等部分,有关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的详情如下: 列国纷争1.春秋五霸:史书将春秋时期建立霸权的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的国君统称为“春秋五霸”。 2.战国七雄 ①背景: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一些诸侯国的卿大夫掌握了实权,出现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 ②含义:战国时期中小诸侯国消失,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7个大国,史称“战国七雄”。 ③影响:周朝传统的统治秩序完全被破坏。 华夏认同1.华夏含义: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春秋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 2.原因: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之间往来频繁、联系密切。 3.表现: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认同,进入战国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4.影响:华夏族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 |
||
典型例题 | ||
【第1题】
春秋初期发生过“周郑交质”,郑庄公姬寤生先把世子(继承人)送到周都城,周平王接着把太子送到了郑国居住,以证明双方互信。这反映出( ) A.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不足 B.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破坏 C.同姓诸侯国恪守分封义务 D.周礼规范了贵族阶层道德 【第2题】
吴国的国君本是周武王的先人古公的长子,到了江南后“文身断发”,服从了当地荆蛮的习俗。燕国的始祖召公与周同属姬姓,但燕国四周是戎狄的天下,其臣民中也有不少戎狄成分。因此,在春秋时,吴国和燕国都被排除在“中国”之外。材料旨在说明( ) A.“中国”的文化色彩浓厚 B.华夏族已被周边民族同化 C.血缘关系失去了政治意义 D.“中国”已有了明确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