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

十六国与北朝

知识点详情

十六国与北朝知识点包括十六国、北朝、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实质和表现等部分,有关十六国与北朝的详情如下:

十六国

1.含义:东晋统治南方时期,北方先后出现的15个主要割据政权,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特点:大部分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都采用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民族差异逐渐缩小,但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3.淝水之战

①背景:4世纪下半叶,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北方,随后进攻东晋。

②后果:前秦军队被击败,前秦政权崩溃,民族矛盾重新加剧。

北朝

1.含义:4世纪末到6世纪,北方先后存在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王朝合称北朝。

2.政权更迭:4世纪末北魏建立,439年统一北方;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取代;北周内政修明,灭掉北齐;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3.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时间:5世纪后期。

②措施:迁都洛阳;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改姓汉姓;仿士族划分门第,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③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和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实质和表现

1.实质: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杂居,生产互补,学习汉文化,实质是促进其封建化的过程。

2.表现

①两大方向的民族迁徙:五胡内迁和北民南迁。

②三个阶段的民族融合:东汉末至西晋初、五胡内迁后,长城沿线出现了民族融合局面;东晋十六国时期,融合步伐加快;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③四种融合方式:民族迁徙、友好交往、联合斗争、少数民族政权改革。

典型例题
【第1题】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呈现汉化的风格。这反映了(  )

A.佛教的传入

B.疆域的扩大

C.民族的融合

D.全国的统一

【第2题】  

北朝的5个政权中,内政修明,国力逐渐占据优势,为隋的统一打下基础的是(  )

A.北魏

B.东魏

C.北周

D.北齐

【第3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精品课件网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