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梦圆 [VIP精品资料介绍] 课件教案试卷说课
首页 > 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知识点详情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知识点包括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代议制的区别、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等部分,有关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的详情如下: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1.建立过程

①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

2.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举行。

2.内容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②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治制度,它们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1.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2.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代议制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

西方代议制

经济基础不同

社会主义公有制

资本主义私有制

权力主体不同

人民

资产阶级

活动原则不同

民主集中制

分权与制衡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之间的关系

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关系。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可以比作“一体两翼”:“一体”指的是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体两翼”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3.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要服从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精品课件网VIP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