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本章是继七年级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后又一次接触统计知识,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会数据分析并作出决策,作为本章的起始内容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让学生掌握数据统计中的算术平均数及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本节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是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良好素材,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教育的途径之一。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理解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达成有关的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2.根据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组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
教学难点:
1.加权平均数与算术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2.“权”的不同表现形式。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在小学已经初步学习过算术平均数的概念,会简单地求一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并会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
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统计活动,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数据收集和处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
多媒体、实物投影、计算器、导学练、奖牌。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引入;第二环节:知识再现;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第四环节:闯关游戏;第五环节:自我评价。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内容:1.播放张掖丹霞宣传片
2.出示两家旅行社接待游客数量统计表,学生分组计算日平均接待游客数量,从而引出“平均数”
目的: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思考现实生活中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用数据的平均数作出判断的必要性。通过张掖丹霞宣传片,又使学生在增强的家乡美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第二环节:知识再现
内容:
1. 出示本节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回忆平均数的概念,并用字母表示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1/n(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X。
3.用篮球明星易建联引入该环节,分组计算两只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和平均身高。
4.用Excel演示计算平均数的方法。
5.通过小组交流,展示学生不同计算方法,为加权平均数的出现埋下伏笔。
指导学生使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年龄/岁1922232627282935
相应队员数14221221
平均年龄﹦(19×1+22×4+23×2+26×2+27×1+28×2+29×2+35×1)÷
(1+4+2+2+1+2+2+1)﹦25.4(岁),这是一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方法。
目的: 独立思考是合作探究的一个前提,所以学习算术平均数的过程中让先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与同伴交流。小组之间竞争回答问题,让学生经历体验竞争的过程,并以发奖牌的方式给予评价,旨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第四环节:闯关游戏
第五环节:自我评价
第六环节:课堂小结
第七环节:布置作业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课题
定义
投影
学生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