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社会里,收集、整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已成为信息时代每一位公民基本素养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数据日益成为一种重要信息。我们不仅要收集数据,还要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能够帮助人们了解情况、发现规律、做出判断和预测,加权平均数就是其中一种帮助我们刻画数据的“平均水平”,表示数据的集中程度的统计量。本节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6.1平均数(第2课时)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习算术平均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加权平均数,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与拓展,又是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素材。
1. 知识与技能:
会求加权平均数,体会权的差异其平均数的影响;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的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与态度: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能利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权的差异对平均数的影响
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重要方式。本节课的几个教学环节就是想通过想一想、议一议、做一做等数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交流,体会权的差异其平均数的影响,认识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同时让学生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思维能力,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
填一填:
1、 已知一组数据1,3,2,5,x,它的平均数是3,则x=_______.
2、 在一个班的40名学生中,15岁的有10人,16岁的有20人,17岁的有10人,这个班学生的平均年龄是_______?
在学生的复习交流中引入课题:本节课将继续研究生活中的加权平均数,以及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目的: 以旧引新,自然衔接,起到温故知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注意事项:教师对学生所举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实例只要合理,就要给予积极地评价,让他们体会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但时间不能占用过多,达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入新课既可。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做一做
我校进行七年级新生军训汇操比赛,比赛打分包括以下几项: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每项满分10分)其中三个班级的成绩分别如下:
(1)根据现在的表格,你能算出哪个班成绩最好吗?
(2)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0%,20%,30%,4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汇操比赛成绩,那么哪个班的成绩最高?
(3)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2:3:4:1的比例计算各班的汇操比赛成绩。
(4)若将服装统一、进退场有序、动作规范、动作整齐这四项得分依次按1/5、3/10、1/5、3/10的比例计算各班的汇操比赛成绩,
(5)如果你是评委,想让二班的成绩最好,你会如何设置各项数据的权呢?
(6)本题的收获是什么?
以上四项所占的比例不同,即权有差异,得出的结果就会不同,也就是说权的差异对结果有影响。
目的: 小结: 通过学生计算所给方案,自己再设计方案和交流,确实让他们体会到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知道权的几种不同形式。
注意事项:本环节 “做一做”,要让学生积极地动脑想、动手做、大胆讲;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乐于探索;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特别是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平均”现象是“加权平均”。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第五环节:课堂检测
关于教学过程的更多环节详情请下载后观看
6.1平均数(2)
一、做一做 二、运用提高
三、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关系
这节课,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很快算出结果,并且会有自己的思考,有的同学还能把不同意见发表出来,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教学设计也努力体现新课改的新理念,如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教会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课内外结合等等。
但有的学生基础并不好,对数学没兴趣,上课时不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被动地学习,收效一定不高。在加权平均数的定义讲解上,教师显得较为匆忙,定义讲解怕基础差的学生并不能完全接受。新课改提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在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可如果课堂学习我们只顾少数基础好的同学,那就与新课改理念相背了。所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方面,我们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