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网站免费注册后即可以下载,点击开通VIP会员可无限免费下载!
2、资料一般为word或PPT文档。建议使用IE9以上浏览器或360、谷歌、火狐浏览器浏览本站。
3、有任何下载问题,请联系微信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客服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七章 特殊三角形 回顾与反思》获奖说课教案教学设计
3.在△ABC中,∠A=40°,当∠B= 时△ABC为等腰三角形;
第二组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20°,则顶角为 ;
5.在等腰△ABC中,AB=AC,AC上的中线BD将周长分为15和21两部分,则底边长为 .
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4,腰长为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变式: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为6,一腰上的中线把它的周长分为两部分,周长相差3,则它的底边为_____________
2.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4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____________
项目设置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7.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 相等;②等腰三角形的 、
、 重合;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①两个 相等是等腰三角形;②两个 相等是等腰三角形.
B
D
C
A
B
D
C
A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第12题
9.等腰△ABC中,AB=AC,D是AC边上一点,AD=BD=BC,则∠A= .
10.如图在△ABC中,AB=AC=8,D是BC上一动点(D与B、C不重合),且DE∥AC,DF∥AB,则四边形DEAF的周长是 .
11.如图,已知△ABC中,AB=AC,AD平分∠BAC,E是AB的中点,若AC=7,则DE的长为 .
12.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沿对角线BD折叠,点C落在点E处,BE交AD于点F,连接AE.